明成祖的“成”字,是成就还是成功?

说到明成祖,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是那位英明神武的皇帝朱棣。但是,你知道“明成祖”这个称号到底是怎么来的吗?是谥号还是庙号?这可是一个让历史爱好者们争论不休的话题。简单来说,谥号和庙号都是古代皇帝死后被追封的称号,但它们的作用和来源可大不相同。谥号通常是对皇帝一生的评价,而庙号则是为了在祭祀时方便称呼。那么,明成祖的“成”字,到底是说他成就非凡,还是说他成功上位呢?这就要看我们是从哪个角度来解读了。

明成祖是谥号还是庙号

谥号的“明”与庙号的“祖”

先来说说谥号。明成祖的“明”字,其实是他的谥号的一部分。明朝的皇帝们都有一个“明”字作为谥号的起始字,比如明太祖、明成祖、明仁宗等等。这个“明”字,代表着光明正大、英明神武的意思。所以,当我们说“明成祖”的时候,其实是在用他的谥号来称呼他。至于这个“成”字,那可是大有讲究。在古代的谥法中,“成”字代表着成功、成就的意思。所以,给朱棣加上这个“成”字,显然是在夸他一生功绩卓著、成就非凡。

再来看看庙号。庙号是古代皇帝死后在太庙里供奉时用的称号。一般来说,开国皇帝被称为“祖”,后面的皇帝则被称为“宗”。比如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就被称为“太祖”,而朱棣则被称为“成祖”。这里的“祖”字,并不是说他真的是明朝的开国之祖(那可是朱元璋的专利),而是表示他在明朝历史上有着开创性的地位和贡献。所以,当我们说“明成祖”的时候,其实也是在用他的庙号来称呼他。

到底是谥号还是庙号?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平时说的“明成祖”到底是他的谥号还是庙号呢?其实啊,这事儿还真有点复杂。在古代中国,皇帝们通常会有多个称号:生前的尊号、死后的谥号、祭祀时的庙号等等。这些称号各有各的用途和意义,但在实际使用中却常常混在一起使用。比如我们平时说的“汉武帝”、“唐太宗”等等其实都是用他们的庙号来称呼他们;而像“秦始皇”、“隋文帝”这样的称呼则是用他们的生前的尊号或死后的谥号来称呼他们(秦始皇没有庙号);至于像宋徽宗赵佶这样既有尊称又有谥号的就比较复杂了……总之呢……在不同的场合下……人们可能会用不同的称号来称呼同一个皇帝……所以……我们平时说的那个……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还得看具体语境和习惯用法才行啊!

谥号, 庙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