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官是个啥?

说到明朝的捐官制度,那可真是个“有钱能使鬼推磨”的典型案例。简单来说,就是只要你口袋里有足够的银子,就能买到官位,摇身一变成为朝廷命官。这制度听起来有点像现代的“花钱买文凭”,只不过明朝的“文凭”是货真价实的官职。

明朝捐官制度 明朝捐官可以捐到几品

你可能会问:“这官位还能买?朝廷是不是太缺钱了?”没错,明朝确实挺缺钱的。尤其是到了中后期,朝廷财政吃紧,官员俸禄发不出来,连皇帝都得想办法搞钱。于是乎,捐官制度应运而生。这制度一开始还挺低调的,后来就越搞越大,成了朝廷的一大收入来源。

捐官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对于有钱人来说,花点银子就能当官,简直是天上掉馅饼;对于朝廷来说,既解决了财政问题,又能让这些有钱人替自己干活儿。不过呢,这事儿也有个弊端:捐来的官往往没啥真本事,整天就知道捞钱、拍马屁。所以明朝后期的官员队伍里就出现了不少“土豪官员”,搞得朝政乌烟瘴气。

捐官怎么玩?

捐官这事儿说白了就是个“拍卖会”——只不过拍卖的不是古董字画,而是官位。具体怎么操作呢?首先得有个“价目表”:从最低级的九品芝麻官到最高级的三品大员(当然不是所有三品都能捐),每个职位都有个明码标价。比如一个县令大概要花几千两银子,而一个知府可能得上万两。总之职位越高、油水越多的地方越贵。

交了钱之后呢?朝廷会给你发个“委任状”(正式文书)和一套官服(虽然可能有点旧)。然后你就算是正式上岗了!不过别高兴得太早:新上任的官员还得去吏部报到、接受培训(其实就是走个过场)。等这些都搞定了之后才能去自己的地盘上走马上任——当然前提是你得认得路、知道怎么当官才行!

说到这儿你可能又要问了:“那我捐了个县令之后能干啥呢?总不能天天坐在衙门里数银子吧?”其实还真差不多!县令的主要工作就是收税、断案、维护治安——听起来挺高大上的对吧?但实际操作起来可没那么简单:老百姓要是闹事你得想办法平息;上司要是来检查你得好吃好喝伺候着;要是碰上个刁民告状你还得上堂审理……总之当个县令可不是件轻松的事儿!不过对于那些只会花钱不会办事儿的土豪来说嘛……那就只能靠拍马屁和捞钱混日子咯!

捐官有啥后果?

虽然捐官制度看起来挺美好的——有钱就能当官嘛!但实际操作起来却是一团糟:首先就是官员素质直线下降——那些真正有本事的人考不上进士就只能回家种地去了;而那些只会花钱的人却能混进朝廷里当大老爷……这画面想想就觉得滑稽!其次就是贪污腐败现象越来越严重——反正都是花钱买的官位嘛!不捞回来岂不是亏大了?于是乎各种贪污受贿、徇私枉法的事儿层出不穷……搞得老百姓怨声载道!最后嘛……就是整个社会风气都被带坏了——大家都觉得只要有钱就能搞定一切……谁还愿意踏踏实实读书做学问呢?这样一来整个国家的文化水平都在下降……想想都觉得可怕啊!所以说啊……虽然捐官制度在短期内解决了财政问题……但从长远来看却是得不偿失啊!不过话说回来……如果当时有人能预见到这些问题的话……估计也不会搞出这么个奇葩制度来了吧?可惜历史没有如果啊……我们只能从中学到教训啦!总之呢……明朝的捐官制度就是一个典型的“饮鸩止渴”案例——看起来解了燃眉之急但实际上却埋下了更大的隐患啊!所以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要引以为戒哦!千万别为了眼前的小利而忽视了长远的利益啊!毕竟人生就像下棋一样——每一步都要深思熟虑才行啊!好了今天就聊到这儿吧……下次再给大家讲讲其他有趣的历史故事哦~拜拜啦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