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文门的“前世今生”

崇文门,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带着一股子文化气息,仿佛一扇门就能把人直接送到书香四溢的国子监。但你可知道,这扇门在古代可不是叫“崇文门”?它有个更接地气的名字——“哈德门”。没错,就是那个现在被用来做香烟品牌的“哈德门”。想象一下,古人要是知道他们的城门名字现在成了香烟的代号,估计得从坟里爬出来抗议:“我们这儿可是文化重地,怎么能和烟草扯上关系呢?”

崇文门原来叫什么门 北京崇文门医院介绍

不过话说回来,“哈德门”这个名字其实也挺有意思的。据说是因为它位于北京城的东南角,古人觉得这个位置是迎接朝阳的地方,象征着光明和希望,所以取了个“哈德”的名字,意思是“迎接光明”。这么一看,倒也挺符合它的文化气质。只不过后来改名叫“崇文门”,可能是因为当时的皇帝觉得“哈德门”听起来有点土气,不如直接叫“崇文”来得高大上。

崇文门的“文化担当”

既然叫了“崇文门”,那这扇门自然得有点文化担当。在古代,崇文门可是北京城的税收重地之一。特别是盐税和酒税,都在这儿收。想象一下,每天都有一大群商人排着队等着交税,场面一定相当壮观。不过这还不是最有趣的,最有趣的是崇文门外头还有个专门卖酒的地方——酒仙桥。据说那儿的酒特别好喝,连神仙喝了都得醉倒。所以古人常说:“喝了酒仙桥的酒,神仙也得低头走。”

除了税收和文化之外,崇文门还有一个特别的身份——它是科举考试的必经之路。每年科举考试的时候,全国各地的学子们都要从这儿进京赶考。所以崇文门也被称为“进士门”或“状元门”。想象一下那些学子们背着书箱、提着笔墨纸砚从这儿走过时的心情:有的可能是踌躇满志、信心满满;有的可能是忐忑不安、心里打鼓;还有的可能是在想:“这酒仙桥的酒到底有多好喝?要不考完试去尝尝?”总之,崇文门见证了无数学子的梦想与希望。

现代版的“崇文门”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好吧我承认我用了个成语)到了现代社会后呢?虽然城墙和城门早已不复存在但这个名字却一直保留了下来并且还衍生出了许多新的含义和用途比如说现在的崇文区(现在已经并入东城区了)就是以这个名字命名的而原来的城墙位置上则建起了二环路和地铁站等等当然了现在的年轻人可能对这些历史典故不太感兴趣他们更关心的是附近有没有好吃的餐馆或者商场但不管怎么说这个名字承载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却是无法抹去的就像一个老朋友虽然很久没见但一提起名字就能勾起许多回忆一样有趣的是现在还有不少人把崇文门外大街简称为"哈外"听起来就像是在说"哈哈大笑"的外面一样真是让人忍俊不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