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刘邦成功的原因
刘邦的“演技”在线,项羽被忽悠得团团转
说到鸿门宴,刘邦能成功逃脱,首先要感谢他的“演技”。你别看刘邦平时大大咧咧的,关键时刻那可是影帝级别的表演。宴会上,项羽摆出一副要收拾刘邦的架势,但刘邦呢?他不仅没慌,还一脸真诚地跟项羽表忠心:“大哥,我可是一直把你当亲哥啊!你可别听别人瞎说,我哪敢跟你抢地盘啊!”这话一说出口,项羽那点儿疑心立马就消了一半。
更绝的是,刘邦还主动提起自己手下曹无伤告密的事儿:“哎呀,大哥,都是我手下那个曹无伤在背后嚼舌根,我回去一定好好收拾他!”这话一出,项羽不仅没怀疑刘邦,反而觉得自己错怪了好人。刘邦这招“反客为主”玩得溜啊!不仅化解了危机,还顺便给项羽灌了点迷魂汤。你说这演技,不去好莱坞真是可惜了。
张良、樊哙齐上阵,团队合作显神通
当然啦,光靠刘邦一个人演独角戏可不行。鸿门宴上还有两位关键人物——张良和樊哙。张良是刘邦的智囊团核心成员,脑子转得比谁都快。他一看形势不对劲儿,立马安排樊哙去救场。樊哙这人虽然长得五大三粗的,但关键时刻那可是个机灵鬼。他一进帐篷就嚷嚷:“哎呀妈呀!这么好的酒菜怎么没人叫我呢?”这一嗓子不仅打破了紧张的气氛,还让项羽觉得刘邦这边的人挺实在的。
樊哙接着就开始给项羽灌迷魂汤:“大哥啊!您这么英明神武的人怎么能听信小人谗言呢?咱们刘哥对您那可是忠心耿耿啊!”这一通马屁拍得项羽晕头转向的。再加上张良在旁边时不时地添油加醋几句,整个局面就被他们给扭转过来了。所以说啊,团队合作才是王道!单打独斗的时代早就过去了。
项羽优柔寡断的性格成了最大败笔
最后咱们得说说项羽这个人了。说实话,鸿门宴上要是换了别人当主角儿(比如秦始皇那种狠角色)估计就没刘邦什么事儿了。可偏偏是项羽这个优柔寡断的主儿当家做主。你说他明明已经动了杀心吧?结果被刘邦几句话一忽悠就犹豫了;再被樊哙一通马屁一拍又动摇了;最后连范增给他使眼色都装看不见……这心理素质也太差了吧!
其实吧,鸿门宴上的局势对项羽来说是绝对有利的——天时地利人和全占齐了;而且手下还有范增这样的谋士出谋划策;再加上当时楚汉相争的大环境……但凡项羽稍微果断一点儿、狠辣一点儿、心硬一点儿(好吧我知道要求有点多)估计历史就得改写了。可惜啊可惜!这位西楚霸王最终还是因为自己的性格缺陷错过了最佳时机——优柔寡断害死人啊!(虽然最后他自己也被逼得乌江自刎……)
声明:本站内容为网友分享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Admin@0qua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