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的“最后一份外卖”

李鸿章,这位晚清的“外卖小哥”,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里,似乎总是忙着给列强们送“外卖”——不平等条约。这不,他的“外卖生涯”即将画上句号,最后一单也来了。这单可不是什么普通的“外卖”,而是《辛丑条约》,一份让中国人至今提起还咬牙切齿的“大餐”。

李鸿章签订的最后一个不平等条约

话说那会儿,八国联军已经在北京城里闹腾得差不多了,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也跑得没影儿了。列强们一看,这事儿得有个了结啊,于是就派人去找李鸿章。李鸿章呢,虽然心里一万个不愿意,但也没办法,谁让他是“外卖界”的老手呢?于是,他只好硬着头皮接下了这单“外卖”。

谈判桌上的“斗智斗勇”

谈判桌上,李鸿章可是使出了浑身解数。他一会儿装可怜,说自己年纪大了,身体不好;一会儿又摆出一副大义凛然的样子,说中国虽然弱小,但也是有尊严的。列强们呢,也不傻,他们知道李鸿章是在拖延时间,于是就给他施加压力。什么经济制裁啊、军事威胁啊,能用的招数都用上了。

李鸿章一看这架势,知道再拖下去也不是办法。于是他就想了个主意——讨价还价。他先是把赔偿金额从列强们要求的四亿五千万两白银砍到了四亿两白银(这数字可真够吉利的);然后又把一些苛刻的条款给改得稍微宽松了一点儿。列强们一看李鸿章这么能砍价(比菜市场大妈还能砍)也只好同意了。毕竟他们也不想把中国逼得太急了不是?

签约后的“悲喜交加”

签完约后李鸿章的心情可以说是五味杂陈——既松了一口气又感到无比沉重;既为自己能为中国争取到一点儿利益而感到欣慰又为这份条约的内容而感到痛心疾首;既为自己的外交才能感到自豪又为自己的无能为力感到羞愧……总之就是各种情绪交织在一起复杂得很!

不过话说回来虽然这份条约确实很坑爹但也不能全怪李鸿章一个人啊!毕竟当时的大清王朝已经腐朽不堪了就算没有《辛丑条约》也会有其他的不平等条约出现……所以说与其把责任都推到李鸿章身上还不如好好反思一下为什么中国会沦落到这种地步呢?当然啦这些话都是后话了在当时的人们看来《辛丑条约》无疑是一记重重的耳光打在了每一个中国人的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