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以后的公爵王爵称号
秦朝的“王”与“公”
秦朝统一六国后,秦始皇自称“皇帝”,他的儿子们则被封为“王”。这些王爷们虽然地位尊贵,但权力有限,主要负责管理地方。至于“公”这个称号,在秦朝并不常见,主要是用来尊称一些有功之臣或老臣。比如秦始皇的得力助手吕不韦,就被尊称为“文信侯”,虽然不是“公”,但也差不多了。
汉朝的“王”与“公”
到了汉朝,情况有所变化。刘邦建立汉朝后,为了巩固统治,他大封诸侯王。这些王爷们不仅有自己的封地,还有一定的军事和行政权力。比如刘邦的儿子刘肥就被封为齐王,统领七十二城。而“公”这个称号在汉朝则更加普遍,用来尊称一些功臣或老臣。比如韩信就被封为楚王,后来又被降为淮阴侯。不过无论是“王”还是“公”,他们的命运往往都与皇帝的心情密切相关。
魏晋南北朝的混乱局面
魏晋南北朝时期,天下大乱,各种爵位称号满天飞。这一时期的特点是:谁拳头硬谁说了算。所以你今天可能是“王”,明天可能就被人夺了爵位甚至脑袋搬家。比如曹操的儿子曹丕建立了魏国后大封诸侯王;而司马家族篡夺了曹家的江山后也如法炮制;到了南北朝时期更是乱成一锅粥——南朝宋、齐、梁、陈轮番上阵;北朝则有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等政权交替更迭——每个新政权上台都要重新洗牌分封爵位——所以这一时期的爵位变动比股票还快!不过话说回来这也给后人留下了不少有趣的历史故事和谈资——比如南朝宋的刘裕从一个小兵混到皇帝再被自己的儿子篡位;北齐的高洋从神经病变成皇帝再变成神经病等等——真是人生如戏全靠演技啊!
声明:本站内容为网友分享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Admin@0qua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