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一群读书人的“奇葩说”

儒林外史20字概括 儒林外史感受20字

《儒林外史》这书,讲的是一群读书人的故事。不过,这些读书人可不是什么“学霸”,而是各种奇葩。有人为了考科举,头发都白了还在背书;有人为了当官,连亲爹都不认;还有人为了面子,装得像个文化人,结果一开口就露馅。这本书就像一场“奇葩说”,每个角色都是段子手,笑料不断。

比如那个范进,考了一辈子科举,终于中了举人,结果高兴得疯了。他岳父胡屠户本来是个粗人,却因为女婿中了举人,突然觉得自己也成了文化人。还有那个严监生,临死前还惦记着两根灯草费油钱,非要让人拔掉一根才肯闭眼。这些人物活灵活现,仿佛就生活在我们身边。

科举制度:读书人的“魔幻现实”

《儒林外史》里的科举制度,简直是个“魔幻现实”。读书人为了考中科举,可以放弃一切。有人辞了工作专心备考;有人卖了房子凑路费;还有人连老婆孩子都不要了。科举成了他们生活的全部意义,仿佛只要中了举人、进士,就能一步登天。可现实呢?中了举人也未必能当官;当了官也不一定有钱;有钱了也不一定幸福。

书中有个叫匡超人的角色,本来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村小伙子,后来为了考科举四处奔波。他先是拜了个假名士为师,后来又结识了一群狐朋狗友。这些人教他怎么写文章、怎么拍马屁、怎么骗钱。匡超人从一个淳朴青年变成了一个虚伪小人。这故事告诉我们:科举制度不仅毁掉了读书人的前途,还毁掉了他们的道德底线。

讽刺艺术:吴敬梓的“吐槽大会”

吴敬梓写《儒林外史》时就像在开一场“吐槽大会”。他把读书人的丑态一一揭露出来:有人装清高其实是为了骗钱;有人装博学其实是为了显摆;还有人装正经其实是为了掩盖自己的龌龊行为。吴敬梓用幽默的语言和夸张的手法把这些人物刻画得入木三分。比如那个马二先生(马纯上)就是个典型例子——他自以为很有学问却连最基本的常识都不懂;他还喜欢到处卖弄自己那点可怜的知识却总是被人笑话;最后他还被骗子骗走了所有积蓄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除了讽刺读书人之外吴敬梓还对当时的社会风气进行了深刻批判:官场腐败、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等等问题都被他一一揭露出来并且用幽默诙谐的方式表达出来让读者在笑声中反思社会问题而不是像某些严肃文学那样板着脸教训人让人看得昏昏欲睡!总之《儒林外史》就是一部充满智慧和幽默感的讽刺小说读起来既轻松愉快又能引发思考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