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主的“省吃俭用”可不是闹着玩的

说到地主,大家脑海里可能立马浮现出那种肥头大耳、横行乡里的土豪形象。但其实,地主也是人啊,他们买地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你以为他们天天吃香的喝辣的?错了!很多地主其实过得比你还节俭。比如说,老王家那个地主,别看他现在有几百亩地,年轻时候可是连个鸡蛋都舍不得吃。他老婆每次想买点新衣服,他都得念叨半天:“这钱攒下来能买好几亩地呢!”结果呢,老婆的衣服穿了好几年都没换新的,倒是家里的地越来越多。

地主也是省吃俭用攒下来买的

有人说,地主的钱是剥削农民得来的。这话对也不对。剥削确实有,但大部分地主的钱也是一分一厘攒出来的。比如老李家那个地主,年轻时候是个小商贩,每天起早贪黑卖豆腐。豆腐卖得好的时候,他就多攒点钱;卖得不好的时候,他就少吃点饭。就这样攒了十几年,终于攒够了买地的钱。你说他容易吗?不容易啊!所以后来他买了地之后,虽然日子好过了点,但依然保持着节俭的习惯。每次吃饭都要把碗舔得干干净净的,生怕浪费一粒米。

买地的过程堪比现代买房

你以为地主买地就像现代人刷卡买房一样简单?错了!那时候买地可比现在买房麻烦多了。首先你得找到合适的卖家,然后还得找中间人担保,最后还得去衙门登记备案。整个过程下来,比现在买房还要复杂得多。而且那时候的地价也不便宜啊!一亩好地动辄几十两银子,普通人家根本买不起。所以很多地主为了买地,不得不四处借钱、东拼西凑。有的甚至要卖掉家里仅有的几件家具才能凑够钱。

更搞笑的是,有些地主为了省钱还搞起了“团购”模式。比如几个亲戚朋友一起凑钱买一块大地皮回来分着用。这样一来既能降低成本又能互相照应。不过这种模式也有风险:万一哪天亲戚之间闹矛盾了怎么办?所以很多地方还流行一种“契约精神”:大家先把规矩定好、白纸黑字写下来再开始合作。这样一来就算以后出了问题也有据可查、有法可依了——听起来是不是很像现在的合同制度?所以说啊古代人其实也挺聪明的嘛!

买了地的日子也未必好过

很多人以为买了地的日子就轻松了:躺在家里收租就行了呗!其实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儿!首先你得操心庄稼的长势吧?万一遇到天灾人祸颗粒无收怎么办?其次你还得处理各种人际关系:跟佃户打交道、跟邻居搞好关系、跟官府周旋……哪一样都不轻松啊!而且那时候的地税也很重:朝廷每年都要从你的地里抽走一大笔钱——这可比现在的房产税厉害多了!所以很多老一辈的地主都说:“买了地的日子反而更累了!”

更有意思的是有些地方还流行一种“轮种制”:就是一块地上今年种这个明年种那个——这样既能保持土地肥力又能增加收入来源(毕竟不同作物的市场价格不一样嘛)但这也意味着你要花更多时间和精力去研究种植技术、管理庄稼……所以说啊做了地主之后反而更忙了——根本没时间享受生活好吗?!而且万一遇到个不靠谱的佃户或者贪官污吏那更是麻烦大了:轻则损失钱财重则倾家荡产……所以说做任何事情都是有风险的——包括做一名光荣而伟大的“大地主”同志们请谨慎入坑哦~~~ 总之呢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虽然“省吃俭用攒下来买的”听起来好像很励志但其实背后也有很多辛酸和不易……所以下次再看到某个土豪开着豪车住着豪宅时请不要只顾着羡慕嫉妒恨而要想到他们可能也曾经历过一段艰苦卓绝的奋斗岁月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