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为何不同意议和 明朝为什么不议和
崇祯的“面子工程”
崇祯皇帝,这位明朝的末代皇帝,虽然治国能力一般,但“面子”这块儿可是相当讲究。你想啊,他可是堂堂大明皇帝,怎么能随随便便就跟人议和呢?那不就成了“投降派”的代表了吗?崇祯心里的小算盘打得啪啪响:议和?那不是等于承认自己打不过人家吗?这要是传出去,他这张老脸往哪儿搁?再说了,朝中那些大臣们可都是“忠君爱国”的主儿,要是知道皇帝想议和,那还不得集体上书骂他个狗血淋头?所以啊,崇祯宁可硬撑着也不愿意提“议和”这两个字。
“忠臣”们的“神助攻”
说到大臣们,那可真是崇祯的“神助攻”。这些大臣们个个都是“忠君爱国”的好榜样,平时没事就喜欢上书骂人,今天骂这个将军不争气,明天骂那个官员贪污腐败。你要是跟他们提议和,那简直就是在挑战他们的底线。他们会立刻跳出来:“皇上!万万不可!咱们大明怎么能跟那些蛮夷议和呢?这可是有辱国体啊!”崇祯一听这话,心里就更慌了:得嘞,这事儿还是别提了。再说了,这些大臣们平时就喜欢互相攻击,要是让他们知道皇帝想议和,那还不得把这事儿当成攻击对手的武器?所以啊,崇祯只能硬着头皮继续打下去。
历史的“小玩笑”
其实吧,历史有时候也挺爱开玩笑的。崇祯要是早知道最后的结果是明朝灭亡、自己上吊自杀,说不定还真会考虑一下议和的事儿。但问题是,历史没有如果啊!崇祯当时可是信心满满:咱大明这么大个国家,怎么可能输给那些蛮夷呢?再说了,就算一时打不过人家,咱还可以慢慢来嘛!结果呢?历史给了他一个大大的耳光:你越是不愿意议和,越是硬撑着打下去,最后输得就越惨。所以说啊,有时候该低头的时候就得低头,硬撑着只会让自己更难堪。不过话说回来,要是崇祯真的同意议和了,说不定历史书上对他的评价就不一样了呢!至少不会说他是个“死要面子活受罪”的皇帝了吧?
声明:本站内容为网友分享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Admin@0qua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