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的“楼记”不只是记楼

说到范仲淹写《岳阳楼记》,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哦,那篇写景的名作嘛!”确实,文章里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简直是千古绝唱。但你有没有想过,范仲淹写这篇楼记,真的只是为了描述一下岳阳楼的风景吗?别闹了,范仲淹可是个有政治抱负的大人物,他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可没那么简单。

范仲淹写岳阳楼记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首先,咱们得明白,范仲淹可不是闲着没事干才去写这篇《岳阳楼记》的。他当时可是被贬到了邓州(今河南邓州)做官。虽然是个贬官,但他心里可没放下国家大事。你想想,一个曾经在朝廷里呼风唤雨的人突然被贬到地方上,心里能不郁闷吗?但他并没有沉浸在自怨自艾中,而是通过这篇文章表达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抱负。

忧国忧民的“忧”字诀

《岳阳楼记》里最著名的那句话——“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简直是范仲淹的政治宣言。这句话表面上看是在说做人要有责任感、要关心国家大事,但实际上它背后隐藏着范仲淹对当时朝廷的批评和对未来的期望。

你可能会问:“这跟岳阳楼有啥关系?”嘿嘿,关系可大了!岳阳楼是当时的一个著名景点,很多文人墨客都来这里游玩、写诗作赋。范仲淹选择在这里发表自己的政治观点,显然是有深意的。他想通过这篇文章告诉那些还在朝廷里的官员们:别光顾着享乐、游山玩水了!国家大事才是你们应该关心的!

而且,范仲淹还特别聪明地用了对比的手法:他先描述了那些来岳阳楼游玩的人看到美景时的不同反应——有人高兴得不得了、有人却因为个人遭遇而悲伤——然后笔锋一转,引出了自己的观点:做人不能只顾自己高兴或悲伤,要关心天下苍生!这种对比手法不仅让文章更有层次感,也让他的观点更加深入人心。

借古讽今的政治智慧

除了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外,范仲淹还巧妙地借用了历史典故来讽刺当时的朝廷。你可能会问:“这文章里哪有历史典故啊?”别急嘛!其实文章里的很多细节都暗含深意。比如他在描述岳阳楼的景色时提到“衔远山、吞长江”——这可不是随便写的!这里的“衔远山、吞长江”实际上是在暗示当时的朝廷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很强大、很有气势(就像那座高耸入云的岳阳楼)但实际上内部却有很多问题(就像那条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的长江)。

再比如他在结尾处提到“微斯人吾谁与归”——这句话表面上看是在感慨自己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但实际上它是在批评当时的朝廷里没有真正关心国家大事的人!你看范仲淹多聪明啊!明明是在批评别人却说得那么委婉、那么含蓄让人挑不出毛病来!这种借古讽今的手法不仅让他的文章更有深度也让他的政治观点更加容易被接受和传播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