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早期的“和平”生活

北宋早期,虽然名字叫“北宋”,但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北”。当时的皇帝们,尤其是宋太祖赵匡胤和宋太宗赵光义,心里都明白,北边那几个邻居可不是吃素的。辽国、西夏这些家伙,整天虎视眈眈,恨不得把北宋的地盘一口吞了。不过,北宋的皇帝们也不是傻子,他们知道硬碰硬可能会吃亏,所以一开始就选择了“和平发展”的路线。

北宋早期战争 宋朝对外战争

赵匡胤这位老兄,虽然是个武将出身,但他可不急着打仗。他觉得,先把国内的经济搞上去,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才是正经事。于是,他开始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减税、兴修水利、鼓励农业生产……总之,就是让国家富起来。这样一来,即使北边的邻居们想来捣乱,也得掂量掂量自己的口袋够不够鼓。

宋辽之间的“友好”互动

不过,和平归和平,北边的辽国可不会因为你富了就放过你。辽国的皇帝耶律阿保机和他的继任者们,心里都打着小算盘:你北宋富得流油,我们不抢点儿怎么行?于是乎,宋辽之间就开始了一场场“友好”的互动——其实就是打仗。

宋太宗赵光义上台后,觉得不能总这么被动挨打啊!于是他决定主动出击。结果呢?第一次北伐失败了!第二次北伐也失败了!第三次……算了算了,还是别提了。赵光义心里那个郁闷啊!他终于明白了:打仗这事儿还真不是闹着玩的。于是乎,他决定改变策略:咱们还是讲和吧!于是就有了著名的“澶渊之盟”——双方约定和平共处、互不侵犯。虽然北宋每年要给辽国一些银子和布匹作为“保护费”(当然官方说法是“岁币”),但至少不用再打仗了嘛!

西夏的崛起与北宋的应对

就在宋辽两国忙着讲和的时候,西边又冒出来一个新邻居——西夏。这个西夏可不是省油的灯!他们的皇帝李元昊是个狠角色:能文能武、能打能跑。他一看宋辽两国打得差不多了、元气大伤了;再看看自己这边兵强马壮、士气高昂——那还等什么?赶紧动手吧!于是乎西夏就开始了对北宋的一系列骚扰行动。

北宋这边呢?刚开始还挺自信的:我们可是大国啊!怎么能被一个小小的西夏欺负?结果一交手才发现——哎呀妈呀!这西夏人怎么这么厉害?几次交锋下来都是败多胜少;最后没办法只能再次选择讲和——又是赔钱又是割地;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啊!不过话说回来;虽然吃了不少亏;但至少保住了性命不是?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嘛!慢慢来慢慢来……总有翻身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