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诗的“离愁别绪”

送别诗,听起来就像是一场情感的“告别仪式”。古人说“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可这筵席散得也太快了吧!送别诗里,总是少不了那种“离愁别绪”的味道,仿佛每个人都是情感的“大厨”,把离别的苦涩和不舍熬成了一锅浓汤。你瞧,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这哪里是送别啊,简直就是一场浪漫的旅行广告!可仔细一品,那“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意境,不就是在说:“老兄,你走了,我的心也跟着飘远了!”

送别诗五言绝句 五言送别诗100首

送别诗里的情感,有时候比现代人的朋友圈还要复杂。你发个“再见”可能就是随手一按的事儿,可古人写个送别诗,那可是要绞尽脑汁、字斟句酌的。他们不仅要表达离别的伤感,还得显得自己有文化、有情怀。所以你看那些送别诗,每一句都像是在跟对方说:“兄弟(或者姐妹),我这可是用心良苦啊!你走了之后可别忘了我这个‘文化人’!”

五言绝句的“小巧玲珑”

五言绝句呢?这玩意儿就像是诗歌界的“迷你裙”——短小精悍、韵味十足。别看它只有四句、二十个字(没错,就是二十个字!),可它却能装下整个世界的情感和哲理。你说神奇不神奇?五言绝句的魅力就在于它的简洁和含蓄。它不像长篇大论那样啰嗦,也不像七言绝句那样显得有点儿“装腔作势”。它就是那么轻轻巧巧地站在那里,却能让人回味无穷。

比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首诗才二十个字啊!但它不仅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象(白日、山、黄河、海),还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无限憧憬(更上一层楼)。你说这五言绝句是不是有点儿像那种“小身材、大能量”的超级英雄?别看它个子小,关键时刻可是能拯救世界的!

而且五言绝句还有一个好处——它特别适合那些不太会写诗的人练习。你想啊,写一首长诗可能得花上好几天的时间琢磨韵脚和意境(当然还得担心自己写得太烂被人笑话);但写一首五言绝句呢?可能十分钟就搞定了!所以五言绝句简直就是诗歌界的“速成班”——简单易学、效果显著!

幽默与易读的结合

说到幽默和易读性嘛……其实古人的送别诗里也有很多幽默感十足的句子哦!虽然他们那时候没有表情包和段子手(真是遗憾啊),但他们依然能用文字逗得读者哈哈大笑。比如王维的《送别》:“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这首诗表面上是在问:“兄弟啊,你啥时候回来啊? 春草都绿了好几回了! ”但实际上呢,诗人可能是在调侃对方: “你这家伙,该不会是乐不思蜀了吧? 春草都绿了你还舍不得回来! ”这种幽默感,是不是有点儿像现代人在朋友圈里发的那些调侃朋友的段子? 只不过古人用的是文绉绉的诗词罢了.

还有杜甫的《赠卫八处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问答乃未已,驱儿罗酒浆.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这首诗虽然很长(比起五言绝句来说),但读起来却一点也不觉得枯燥无味.杜甫用幽默的语言描述了自己和老朋友久别重逢后的种种趣事(比如朋友家的孩子们都已经长大了),让人忍俊不禁的同时也感受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的感慨.这种把幽默和深刻思考结合在一起的能力,真是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当然了,现代人写送别诗的时候也可以借鉴古人的这种幽默感哦! 不要总是板着脸装深沉嘛——适当开开玩笑、调侃一下对方(当然要注意分寸啦!),反而能让你的送别诗更加生动有趣呢! 毕竟谁不喜欢看一个既能表达深情又能逗人发笑的作品呢? 就像我们看电影一样——如果一部电影从头到尾都是悲剧或者严肃题材的话……呃……那观众们恐怕早就睡着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