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文坛的“吃货”与“段子手”

说到苏轼,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是他的诗词,什么“大江东去”啊,“明月几时有”啊,但你知道吗?这位大文豪其实还是个不折不扣的“吃货”和“段子手”。苏轼的一生,可以说是“吃吃喝喝写写”的完美结合。他不仅爱吃,还爱研究怎么吃。比如,他发明的东坡肉,现在可是家喻户晓的美食。据说这肉的做法是他被贬黄州时琢磨出来的,因为当时生活条件艰苦,他就用当地的猪肉做了一道红烧肉,结果一发不可收拾,成了他的招牌菜。

千古风流人物 苏轼 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全诗

除了东坡肉,苏轼还写过不少关于吃的诗词。比如那首《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首诗不仅描绘了春天的美景,还顺带提到了河豚这道美味。苏轼对吃的执着可见一斑。他甚至还在《猪肉颂》里写道:“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瞧瞧这语气,简直是个美食博主在点评美食啊!

苏轼:仕途坎坷的“段子手”

苏轼的一生可不仅仅是吃吃喝喝那么简单。他的仕途可谓是一波三折,充满了戏剧性。苏轼年轻时考中进士,本来前途一片光明,结果因为卷入了王安石变法和新旧党争的漩涡中,仕途开始走下坡路。他被贬到黄州、惠州、儋州等地,几乎跑遍了大半个中国。但这位老兄的心态特别好,每次被贬都不忘写点段子调侃一下自己。

比如他被贬到惠州时,写了一首《食荔枝》:“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这首诗表面上是在夸岭南的荔枝好吃,实际上是在自嘲自己被贬到这么远的地方还能吃得这么开心。再比如他被贬到儋州时,写了一首《儋耳》:“我本儋耳人,寄生西蜀州。忽然跨海去,譬如事远游。”这首诗更是直接把自己比作是来旅游的游客了!这种乐观豁达的态度真是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苏轼:文坛巨匠的多面人生

虽然苏轼在仕途上屡遭挫折但他并没有因此消沉下去反而把这些经历都化作了创作的动力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巨匠他的诗词散文书法绘画样样精通可以说是全能型选手了而且他还特别擅长把生活中的小事写得妙趣横生让人读了忍俊不禁比如他写的《记承天寺夜游》就特别有意思里面写道:“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这段文字不仅描绘了月夜的美景还顺带调侃了一下自己和好友张怀民的闲适生活真是妙不可言啊!

除了文学创作苏轼在书法和绘画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他的书法作品被誉为“苏体”自成一派而他的画作则以竹子和石头为主特别注重表现自然之美和文人情怀可以说是一位真正的艺术大师了而且他还特别喜欢和朋友们一起吟诗作对喝酒聊天日子过得相当潇洒自在难怪后人称他为“千古风流人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