笏的来历

笏这个字,听起来像是个古代的神秘符号,其实它还真有点历史。在古代,笏是官员们上朝时手里拿的那个板子,有点像今天的笔记本电脑,不过功能单一多了。这板子不是用来记笔记的,而是用来遮脸的。对,你没听错,就是遮脸!古代官员们觉得直接看皇帝不太礼貌,所以就拿个板子挡住脸,假装自己在认真思考国家大事。这板子就叫笏。

笏是什么字 带笏字的女孩名字

笏的材质

别看笏只是个小板子,它的材质可讲究了。有钱的大官用象牙做的笏,看起来就很高大上;没那么有钱的小官就用竹子或者木头做的笏,虽然便宜点但也能凑合用。至于那些特别穷的官员嘛,可能就得自己动手做个纸糊的笏了。不过话说回来,纸糊的笏估计也不太结实,万一在上朝的时候被风吹跑了,那可就尴尬了。

笏的用途

除了遮脸之外,笏还有个更实际的功能——记事。古代没有便利贴和手机备忘录,官员们就把重要的事情写在笏上。比如明天要给皇帝汇报什么内容啊、今天谁谁谁又贪污了啊之类的。不过这也有风险,万一写得太潦草或者字太小看不清了怎么办?估计那时候也没有“放大镜”这种高科技产品吧。所以官员们还得练好字才行。

现代版的“笏”

说到现代版的“笏”嘛……可能就是我们的手机了吧!开会时低头看手机假装在记笔记(其实是在刷朋友圈);领导讲话时偷偷玩手机假装在认真听讲(其实是在打游戏);甚至有时候还会不小心把手机掉地上发出清脆响声——哎呀妈呀这下全公司都知道你在玩手机了!看来无论古今中外、无论科技如何发展……人类偷懒的本性始终如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