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员上朝时他们手中会拿着岉板
岉板的来历
古代官员上朝时,手里拿的那个板子叫“笏板”,俗称“岉板”。这玩意儿可不是随便拿的,它可是有讲究的。最早的时候,官员们上朝得记事儿,怕忘了皇帝交代的任务,就找个小本本记下来。后来发现小本本不方便,干脆用块木板代替。这木板就成了官员们的“随身记事本”。
岉板的用途
别看这岉板不起眼,用途可大了去了。首先,它可以用来记录皇帝的指示和自己的工作计划。上朝时,皇帝一开口,官员们就得赶紧把要点记下来,免得回头忘了挨骂。其次,岉板还可以用来遮挡面部表情。有时候皇帝说的话让官员们心里不舒服,但又不能当场表现出来,这时候就把岉板往脸前一挡,既遮住了表情又显得恭敬。最后,岉板还可以用来打瞌睡时垫脑袋。上朝时间长,难免犯困,这时候把岉板往膝盖上一放,脑袋一歪就能打个盹儿。
岉板的材质
说到岉板的材质,那可是五花八门。最常见的是竹子和木头做的。竹子的轻便耐用,木头的则显得庄重一些。还有些高级官员用的是象牙、玉石甚至黄金做的岉板。这些材质的岉板不仅实用还特别显摆身份地位。不过话说回来,拿着个金光闪闪的岉板上朝也挺累的吧?万一不小心掉地上还得心疼半天呢!
声明:本站内容为网友分享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Admin@0qua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