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的“民”字,成了唐代的“禁字”

唐朝时期,为了避讳皇帝李世民的名字,民间可是闹出了不少笑话。你想想,一个“民”字,在日常生活中是多么常见啊!可到了唐朝,这个字就成了禁忌。比如,你叫张三,突然有一天发现自己名字里有个“民”字,那可不得了,得赶紧改名。于是乎,张三变成了张四,李五变成了李六。这还不算完,连带着那些带“民”字的词语也得改头换面。比如“人民”变成了“人众”,“民众”变成了“众庶”。一时间,整个唐朝的语言体系都变得奇奇怪怪的。

唐代为了避讳李世民的民

避讳避到极致,连地名都不放过

你以为避讳只是改改名字、换换词语这么简单?那你就太小看唐朝人了。他们可是把避讳发挥到了极致。比如有个地方叫“民安县”,一听就知道是个吉祥如意的好地方。可偏偏因为有个“民”字,就得改名。于是乎,民安县变成了“安县”或者“安邑县”。这还不算完,有些地方甚至因为避讳改得面目全非。比如有个地方叫“民乐坊”,一听就是个歌舞升平的好去处。可到了唐朝,为了避讳李世民的“民”字,硬生生变成了“乐坊”或者“乐邑坊”。你说说看,这避讳避得是不是有点过头了?

文人墨客也难逃一劫

别以为只有老百姓和地名需要避讳皇帝的名字,就连那些高高在上的文人墨客也难逃一劫。你想想看啊!写文章的时候突然发现某个词里有个“民”字怎么办?删掉?那文章就不通顺了!不删?那可是犯了大忌啊!于是乎啊!这些文人墨客们只能绞尽脑汁想出各种替代词来避开那个可怕的“民”字了!比如本来想写个关于老百姓生活的文章结果发现里面全是带"民"字的词语怎么办呢?那就只能用"人众"、"众庶"这些词来代替了!这样一来啊!文章读起来就变得奇奇怪怪的了!你说说看啊!这避讳制度是不是有点太坑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