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海运梦,为何总是梦碎?

清朝,一个曾经辉煌的王朝,却在海运上显得有些“水土不服”。你可能会问,为啥不直接用海运呢?毕竟,海上运输可是个大大的省钱省力省心的好办法。但清朝的皇帝们似乎对大海有着一种莫名的恐惧,或者说,是对大海的掌控力不足。想象一下,当时的清朝就像是一个大胖子,虽然身体壮实,但一到了海边就腿软了。为啥呢?因为他们的海军实力实在是有点“菜”。不是说他们没有船,而是那些船在海上就像是玩具一样,经不起风浪。再加上当时的技术水平有限,海上的航行风险太大,万一船翻了或者被海盗劫了,那可就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啊!

清朝为何不用海运 清朝后期没落的原因

内陆思维的束缚

除了海军不给力之外,清朝的统治者们还有一个致命的弱点——他们的思维被内陆给束缚住了。清朝的发源地在东北地区,那地方离海远得不能再远了。所以他们的思维模式一直都是以陆地为主导的。在他们看来,陆地上的交通才是王道,至于海上嘛,那是“蛮夷之地”的事儿。这种思维模式导致他们在面对海洋时总是显得有些手足无措。再加上当时的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大部分人都生活在内陆地区,对海洋的需求并不强烈。所以即便是有那么几个有识之士提出了发展海运的想法,也很快就被淹没在了保守派的口水里。

经济利益的博弈

最后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经济利益的博弈。你可能会觉得奇怪,发展海运不是能带来更多的经济利益吗?话是这么说没错啦!但是当时的清朝已经有了一个相对稳定的陆地运输网络——大运河。这条河可是连接了南北的重要通道啊!而且大运河沿线的城市也因此繁荣了起来。如果突然说要发展海运的话那这些城市的利益怎么办?那些靠大运河吃饭的人怎么办?所以即便是有那么几个皇帝想要尝试一下海运的可行性也很快就被这些既得利益者给挡回去了。再说了当时的外贸也不是特别发达对海洋的需求并没有那么迫切所以海运也就一直没能发展起来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