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外是什么朝代的称呼
员外是个啥?
哎呀,说到“员外”,你是不是脑海里立马浮现出一个穿着华丽长袍、手里摇着扇子、脸上挂着神秘微笑的中年大叔?别急,咱们今天就来聊聊这个听起来有点高大上,实际上却有点“土味”的称呼。
首先,员外这词儿啊,可不是现代人发明的。它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具体来说是唐朝。那时候,员外可不是什么随便叫的称呼,而是正儿八经的官职名。简单来说,员外就是“额外的人员”,指的是那些在正式编制之外的官员。听起来有点像现在的“合同工”吧?不过人家可比合同工牛多了!
员外的“升职记”
到了宋朝,员外这词儿开始有了新的变化。这时候的员外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官职名了,而是变成了一种身份的象征。有钱有势的地主、商人,甚至是退休的官员,都可以被称为员外。说白了,就是那些不差钱、不差地位的主儿。
你可能会问:“那他们为啥要叫员外呢?”嘿嘿,这背后可有个小故事。原来啊,宋朝的时候,朝廷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开始允许一些有钱人花钱买官职。这些买来的官职大多都是“额外的人员”职位,也就是我们说的员外郎。慢慢地,这些人就被统称为员外了。所以啊,员外在宋朝可是个“土豪”的代名词!
员外的“现代版”
时光飞逝,转眼间就到了明清时期。这时候的员外已经彻底变成了一个民间称呼了。不管是地主老财还是富商大贾,只要家里有钱有势的,都可以被尊称为员外。甚至在一些地方戏曲里头,员外还成了一个固定的角色形象——通常是个有点糊涂但心地善良的老爷子。
有趣的是啊, 到了现代, 虽然我们不再用"员外"这个词来称呼有钱人了, 但在一些地方方言或者传统戏曲里头, "员外"这个称呼还是保留了下来. 比如说在京剧里头, 经常能看到"王员外"、"李员外"这样的角色. 他们往往代表着一种传统社会中的富裕阶层形象.
所以啊, "员外"这个称呼从唐朝到明清再到现代, 经历了从官职名到身份象征再到民间称谓的变化过程. 它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对财富和地位的态度变化, 也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有趣的小符号.
声明:本站内容为网友分享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Admin@0qua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