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达:一个被名字耽误的“跑路达人”

孟达,这个名字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某个古代的隐士或者诗人?其实,他是个实实在在的三国人物,不过他的“隐士”属性可能更多体现在他那频繁的“跑路”技能上。孟达的一生,可以说是“跑路”的一生。他先是跟着刘璋混,后来觉得刘璋不行,就投奔了刘备。刘备对他不错,给了他不少地盘和权力。可是,孟达心里的小九九又开始打转了——他又觉得刘备那边不太稳当,于是又琢磨着换个老板。

三国中的孟达是谁 孟达为什么不去救关羽

孟达的“跑路”技能可不是盖的,他总能找到合适的时机和理由跳槽。比如,当他发现刘备的儿子刘禅不太靠谱时,他就果断选择了曹魏。这一跳槽,让他成了曹魏的重要将领。不过,孟达的“跑路”生涯并没有就此结束。后来他又觉得曹魏那边也不太行,于是又想着回到蜀汉。可惜的是,这次他没那么幸运了——他被司马懿给抓住了,最后还被砍了脑袋。

所以啊,孟达的一生就是一部“跑路史”。他的名字虽然听起来很文艺,但他的实际操作却是相当接地气——哪里有好处就往哪里跑。不过话说回来,这种频繁跳槽的行为在现代职场可能还能混得不错,但在三国那个讲究忠诚的时代,孟达的下场也算是自找的了。

孟达:一个被误解的“双面间谍”

说到孟达的职业生涯,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角色——那就是他的“双面间谍”属性。虽然他没有正式的间谍身份,但他那左右逢源、两边通吃的本事确实让人不得不怀疑他是不是在玩什么高级操作。孟达在蜀汉和曹魏之间来回摇摆,每次都能找到合适的理由为自己开脱。比如他在投奔曹魏时就说自己是被逼无奈;而在想回蜀汉时又说自己是为了报效故国。这种说辞听起来好像挺有道理的,但实际上他就是个典型的墙头草——哪边风大往哪边倒。

不过话说回来,孟达的这种“双面间谍”行为在三国时期其实并不罕见。那个年代讲究的是实力和利益至上,忠诚什么的都是浮云。所以孟达的行为虽然看起来有点不厚道,但在当时的环境下也不算太过分。只是他运气不太好,最后被司马懿给识破了而已。如果他能再聪明一点、谨慎一点的话,说不定还能继续在三国舞台上蹦跶几年呢!

所以啊,孟达其实是个被误解的人物——他不是什么大奸大恶之徒(当然也不是什么好人);他就是个典型的机会主义者罢了!可惜的是他没有把握好机会;最后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真是应了那句话: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孟达:一个被历史遗忘的小人物

最后我们来说说孟达的历史地位吧!说实话;他在三国历史上真的不算什么重要人物——甚至连个配角都算不上!我们看《三国演义》的时候可能还会对他有点印象;但在正史里关于他的记载其实并不多!这主要是因为他在整个三国格局中并没有起到什么关键作用;也没有留下什么特别值得一提的事迹!(除了他那几次著名的跳槽之外)所以他最终只能沦为一个被历史遗忘的小人物!

不过话说回来;作为一个小人物也有小人物的好处——至少不用背负那么多历史包袱嘛!你看那些大人物们哪个不是被后人评头论足、指指点点的?而像孟达这样的小人物反而可以安安静静地躺在历史长河里不被打扰!(当然前提是他得有这个意识才行)所以说啊;有时候做个小人物也挺好的;至少活得轻松自在嘛!(虽然孟达最后也没能活得太久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