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百姓的“身份证”长啥样?

在古代,普通百姓可没有我们现在这种高科技的身份证,什么芯片、二维码、人脸识别,统统没有。他们的“身份证”可真是五花八门,有的简单到让你怀疑人生,有的复杂到让你头大。最常见的就是“路引”和“户帖”。

古代普通百姓的身份证

先说说“路引”吧,这玩意儿有点像现在的通行证。你要是想去外地溜达溜达,得先去官府申请一张“路引”,上面写着你的姓名、年龄、籍贯啥的。没有这玩意儿,你连城门都出不去,更别提走南闯北了。想象一下,你正兴冲冲地准备去隔壁村找朋友喝酒,结果被守城的士兵拦下来:“嘿!小子,你的路引呢?”你一脸懵逼:“啥是路引?”然后就被轰回去了。这感觉,简直比现在忘带手机还糟心。

再说说“户帖”,这东西更像是我们现在的户口本。每家每户都有一本,上面详细记录了家里的人口、财产、职业等信息。官府时不时就来查查,看看你家是不是多了个陌生人啊,或者少了个人啊。你要是敢偷偷藏个人在家,那可就麻烦大了。轻则罚款,重则坐牢。所以古代人搬家可不是件容易事儿,得先去官府报备,把户帖上的信息改了才行。不然你就是个“黑户”,走到哪儿都不受欢迎。

古代百姓的“身份证”有多重要?

在古代,这张小小的“身份证”可是关乎生死的大事。没有它,你连基本的生存都成问题。首先,你去哪儿都得带着它。进城要查、住店要查、找工作要查……总之就是走到哪儿查到哪儿。你要是忘了带或者弄丢了,那就等着倒霉吧。轻则被赶回去取证件,重则被当成逃犯抓起来审问一番。那场面想想就刺激!

其次呢,这张“身份证”还关系到你的社会地位和权利保障问题.比如在宋朝,如果你是个有身份的人(比如秀才),那你就可以享受一些特权,比如免除徭役啊,见官不跪啊等等.但如果你只是个普通老百姓,那就只能老老实实干活交税服徭役了.所以那时候很多人都想方设法弄个秀才身份,哪怕只是个最低等的秀才也行.毕竟有了这个身份,就等于有了张护身符嘛!

最后呢,这张“身份证”还关系到你的婚姻大事.古代讲究门当户对,婚嫁之前双方都要互相查看对方的户籍信息.如果发现对方是个逃犯或者有不良记录,那这门亲事八成就要黄了.所以那时候很多人为了嫁个好人家或者娶个好媳妇儿,都会想方设法把自己的户籍信息弄得漂漂亮亮的.什么隐瞒年龄啊,虚报财产啊,改换籍贯啊……反正能想到的办法都用上了!

古代百姓的“身份证”有多难搞?

说到搞这张“身份证”的过程啊,那可真是比现在办护照还麻烦!首先你得准备一大堆材料:什么身份证明啊(比如出生证明),财产证明啊(比如田契),职业证明啊(比如学徒合同)……总之就是能证明你是谁、从哪儿来、干什么的材料都得准备好.然后你还得找个靠谱的中介人(通常是村里的里正或者保长)给你作担保.要是没人给你担保的话,那你连申请的资格都没有!

接下来就是漫长的等待过程了.你要先把材料交给里正或者保长审核一遍(通常需要几天到几周不等),然后再由他们统一交给县衙审核(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县衙审核通过后还要上报州府备案……总之就是一层层往上报,一层层往下批.要是中间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比如材料不全或者有人举报你有问题),那你还得重新来过!那感觉就像现在办个信用卡被拒了一样郁闷!

最后好不容易拿到手了吧?你还不能掉以轻心!因为这张“身份证”是有有效期的!通常每隔几年就要重新申请一次(具体时间视朝代和地区而定).而且每次申请都要重新走一遍上面的流程……想想就觉得头大!所以那时候很多人宁愿一辈子待在一个地方不动弹也不愿意到处跑——毕竟跑一次的成本实在是太高了!不仅费时费力还费钱……简直比现在办签证还麻烦!不过话说回来啦——正是因为有这么严格的制度管理着大家——才能保证社会秩序稳定嘛——虽然过程繁琐了一点——但效果还是不错的啦——至少那时候很少听说有什么偷渡客或者黑户之类的事情发生嘛——对不对?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