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鲁晓夫的“玉米狂想曲”

苏联的三次改革,咱们得从赫鲁晓夫说起。这位老兄可是个“玉米迷”,他觉得苏联人民光吃土豆太单调了,得吃点玉米换换口味。于是,他大手一挥,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玉米种植。结果呢?苏联的气候根本不适合种玉米,农民们种得辛苦,收成却惨不忍睹。赫鲁晓夫还喜欢搞“秘密报告”,揭露斯大林的错误,结果把自己搞得里外不是人。最后,他被自己的改革给“改革”下台了。

苏联的三次改革 苏联三次改革时间内容

勃列日涅夫的“稳定即胜利”

接替赫鲁晓夫的是勃列日涅夫,这位老兄是个“稳定派”。他觉得赫鲁晓夫太折腾了,还是稳稳当当过日子比较好。于是,他提出了“稳定即胜利”的口号,开始搞起了“停滞时代”。经济上没什么大动作,政治上也保持现状。结果呢?苏联的经济越来越僵化,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也没什么提高。勃列日涅夫还喜欢给自己颁发勋章,据说他身上的勋章比军装上的扣子还多。最后,他的改革就是“没改革”,苏联也在他的“稳定”中慢慢走向衰落。

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

最后一位改革家是戈尔巴乔夫,这位老兄可是个“新思维派”。他觉得苏联不能再这么僵化下去了,得来点新鲜的。于是,他提出了“公开性”和“重建”的政策,开始搞起了政治和经济的双重改革。结果呢?政治上倒是开放了不少,但经济上却一团糟。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不仅没提高,反而下降了。戈尔巴乔夫还搞了个“新思维外交”,和西方国家打得火热。最后,他的改革不仅没救活苏联,反而加速了苏联的解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