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股文的起源和背景

八股文,这玩意儿啊,就像古代的高考作文,专门用来考查读书人的写作能力和思想觉悟。它起源于明朝,那时候的皇帝们觉得,光会背书不行,还得会写文章,于是就搞出了这么个“标准化作文”。八股文的名字听起来挺土的,但它可是古代科举考试的“必修课”。你想啊,那时候的读书人要是不会写八股文,就跟现在的高中生不会写议论文一样,简直是“死路一条”。

八股文是好是坏 八股文到底有多可怕

八股文的优点

别看八股文现在被很多人吐槽,但它也有不少优点。首先啊,它让文章结构变得特别规范。你想啊,古代那些读书人要是都像李白那样天马行空地写诗写文章,那考官们还不得累死?所以八股文的结构特别清晰: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每一部分都有固定的格式和要求,这样一来,考官们批卷子的时候就轻松多了。

其次呢,八股文还能锻炼人的逻辑思维能力。你想啊,要在有限的字数里把一个观点讲清楚、讲透彻,还得符合考官的口味,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所以很多古代的读书人通过写八股文练就了一身“逻辑大师”的本领。虽然现在看来有些死板吧,但在当时可是相当实用的技能。

八股文的缺点

当然了,八股文也不是没有缺点。最大的问题就是它太死板了!你想啊,文章本来应该是表达思想、抒发情感的工具嘛!但八股文呢?它就像一个紧箍咒一样套在读书人的头上:你必须按照规定的格式来写文章;你必须引用经典;你必须符合官方的思想路线……这样一来呢?很多读书人为了应付考试就开始“背模板”了!他们根本不去思考问题本身的对错好坏;他们只是机械地套用公式;他们甚至为了迎合考官而写出一些违心的观点……这简直就是“思想僵化”的代名词嘛!

而且呢?因为八股文的题目都是从四书五经里出的(没错!就是那些老掉牙的经典著作);所以很多读书人一辈子都在研究这些古书里的内容……他们根本没时间去接触新知识;也没机会去了解外面的世界……这样一来呢?整个社会的思想就会变得越来越封闭;越来越落后……你说这能不让人着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