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秦国的“战神”还是“屠夫”?

说到白起,大家脑海里第一个蹦出来的词可能就是“战神”。这位秦国的名将,打仗就跟开了挂似的,所向披靡。但你要是问他是怎么打仗的,估计不少人会皱眉头——这家伙打仗的方式有点“狠”啊!白起打仗,讲究的是“快、准、狠”,尤其是那个“狠”字,简直让人闻风丧胆。他打仗不讲究什么仁义道德,也不管什么投降不投降的,只要能赢,啥手段都用。所以,有人称他为“战神”,也有人叫他“屠夫”。

秦军白起最后灭赵了吗

白起的成名之战是长平之战。这场战役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惨烈的战役之一。赵国派出了名将廉颇,秦国则派出了白起。廉颇一开始采取的是防守策略,打算拖垮秦军。但白起可不是吃素的,他一看廉颇不主动出击,就玩起了心理战——假装撤退,引诱赵军出击。赵王一看秦军撤退了,以为机会来了,赶紧换上了年轻气盛的赵括代替廉颇。结果呢?赵括一上阵就被白起给算计了。白起不仅打败了赵军,还坑杀了40多万赵军降卒!这事儿一出,赵国上下都吓傻了——这哪是打仗啊?简直就是屠杀!

灭赵:一场血腥的收官之战

长平之战后,赵国的元气大伤,几乎成了待宰的羔羊。秦国一看机会来了,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于是乎,秦国大军再次压境,目标直指赵国的首都邯郸。这一次,秦国的统帅依然是那位“战神”白起。

邯郸之战打得异常惨烈。赵国虽然元气大伤,但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拼死抵抗还是有点实力的。再加上其他诸侯国一看秦国这么嚣张,也开始蠢蠢欲动——万一秦国真的灭了赵国,那下一个倒霉的可就是自己了!于是乎,齐、楚等国纷纷派兵支援赵国。这样一来,秦军的压力可就大了——不仅要对付赵军的主力部队;还得提防其他诸侯国的援军;更要命的是;天气也不给力;寒冬腊月的;士兵们冻得直哆嗦……总之吧;这场仗打得那叫一个艰难!

结局:功亏一篑还是另有隐情?

就在邯郸之战打得难解难分的时候;突然传来了一个爆炸性的消息——白起被撤职了!没错;就是这么突然;这么戏剧性!原来啊;在邯郸之战中;由于天气恶劣、粮草供应不上等原因;秦军的攻势渐渐疲软下来;而其他诸侯国的援军却越来越多……眼看着形势对秦军越来越不利;秦王开始慌了——这要是再打下去的话;搞不好连老本都得赔进去!于是乎;他赶紧下令让白起撤军……可问题是;这时候撤军的话岂不是前功尽弃了吗?所以啊;很多人都说这是“功亏一篑”……但其实呢?这里面可能还有别的隐情……比如说啊;有人怀疑是范雎在背后搞鬼——毕竟嘛;范雎和白起一直就不对付……再比如说啊;有人觉得可能是秦王对白起的功劳产生了忌惮之心……总之吧;反正最后的结果就是:白起被撤职了、邯郸保住了、赵国暂时逃过了一劫……至于说最后到底灭没灭掉赵国嘛……嘿嘿嘿……咱们下回分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