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的“外语”挑战

玄奘,这位唐朝的高僧,决定去印度取经时,面临的第一个大问题就是语言障碍。想象一下,一个只会说中文的和尚,突然要跑到一个满是印度人的地方,这感觉就像是你突然被扔到了一个全是外星人的星球上。玄奘心里肯定在想:“天哪,我该怎么和他们交流啊?”不过,玄奘可不是一般人,他有的是办法。

玄奘怎么和印度人交流

首先,玄奘找到了一些会说中文的印度商人。这些商人常年在中印之间做生意,自然懂得一些中文。玄奘就和他们学了一些基本的印度语词汇和短句。比如“你好”、“谢谢”、“请问寺庙在哪里”之类的。虽然这些词汇不多,但至少能让他在印度不至于完全像个哑巴。

手舞足蹈的“肢体语言”

当然,光靠几个简单的词汇是远远不够的。玄奘还得想别的办法来和印度人交流。这时候,他的“肢体语言”就派上了大用场。比如,他想问路的时候,就会用手比划着前方,然后做出走路的样子;如果他想表达“寺庙”这个词,就会双手合十,做出祈祷的样子。这种“手舞足蹈”的交流方式虽然有点滑稽,但在当时却非常有效。

有一次,玄奘在路上遇到一个印度老农夫。他想问老农夫哪里有水喝,但苦于语言不通。于是他就用手比划着嘴巴干渴的样子,然后做出喝水的动作。老农夫一看就明白了他的意思,立刻带他去了一口井边。玄奘喝完水后感激不尽,又用手比划着表示感谢的动作。老农夫笑着点点头,两人虽然语言不通,但心意相通了。

借助佛教符号的力量

除了肢体语言外,玄奘还巧妙地利用了佛教符号来和印度人交流。佛教在印度有着深厚的根基,许多佛教符号在当地人眼中都有着特殊的意义。比如佛像、莲花、卍字符等都是佛教徒之间通用的符号语言。当玄奘遇到不认识的人时就会展示这些符号来表明自己的身份和目的——我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来取经的!这样一来对方往往就会对他产生好感并愿意帮助他了!

有一次在一个小村庄里有一个村民拦住了他的去路并指着他的行李包问里面装的是什么东西?由于语言不通无法解释清楚所以他就从包里拿出了一尊小佛像递给那个村民看!村民一看立刻明白了他的身份并热情地邀请他到家里做客还为他准备了丰盛的素食招待!通过这种方式玄奘不仅解决了沟通难题还结交了许多朋友!真是一举两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