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谯周 谯周一生劝了两人投降
谯周的“躺平”人生
蜀汉有个叫谯周的大臣,他的人生哲学可以用一个字概括——“躺”。不是那种懒洋洋的躺,而是心安理得、泰然自若的躺。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别人都在忙着打仗、筹谋、争权夺利,谯周却像一块安静的石头,稳稳地躺在自己的小世界里。
你可能会问,这样的“躺平”人生有什么意思?别急,听我慢慢道来。谯周可不是一般的“躺平”选手,他是个有文化的“躺平”大师。他博览群书,尤其擅长《春秋》和天文历法。在那个信息闭塞的时代,他就像一本行走的百科全书,走到哪儿都能给人讲上一段历史典故或者天文知识。
不过,谯周最让人津津乐道的还是他的“预言”能力。他曾经预言过几次天灾人祸,结果都应验了。这让他名声大噪,成了蜀汉朝廷里的“神算子”。但谯周并不因此沾沾自喜,反而更加低调了。他说:“天机不可泄露太多,知道得太多反而不好。”这话听起来有点玄乎,但仔细想想也有道理——知道得太多的人往往活得不轻松嘛!
谯周的“劝降”艺术
说到谯周的“躺平”人生,不得不提他在蜀汉灭亡之际的表现。当时魏军兵临城下,蜀汉皇帝刘禅慌得一批,大臣们也乱成一锅粥。就在这关键时刻,谯周站了出来——不是去组织抵抗或者逃跑计划(那多累啊)——而是去劝刘禅投降!
你可能会觉得这有点不厚道:人家好歹是个皇帝啊!怎么能说投降就投降呢?但谯周有他的道理:打不过就别硬撑嘛!投降虽然有点丢脸(好吧是很丢脸),但至少能保住小命啊!再说了魏国那边待遇也不错(据说包吃包住还发工资)何必非要在这儿死磕呢?
刘禅听了觉得挺有道理(毕竟他也怕死)于是就接受了谯周的建议乖乖投降了魏国。这样一来蜀汉虽然没了但刘禅和一众大臣都保住了性命还过上了相对安稳的日子——这不比继续打仗强多了?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谯周其实是个挺实在的人:他知道什么时候该坚持什么时候该放手不会为了所谓的面子硬撑到底。
谯周的历史评价
对于谯周的历史评价一直存在争议有人说他是识时务者为俊杰在乱世中保全了自己和他人;也有人说他缺乏气节在国家危难之际选择了逃避和妥协。这两种观点都有一定道理但也都有失偏颇因为它们只看到了事情的一面而忽略了另一面。
其实如果我们换个角度来看待谯周就会发现他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投降派”或者“保守派”而是一个有着自己独特人生哲学的人:他懂得审时度势知道什么时候该进什么时候该退;他追求的是一种内心的平和与安宁而不是外在的名利与荣耀;他在乱世中选择了以柔克刚以退为进的方式来应对复杂多变的局势这种智慧和勇气同样值得我们尊重和学习。
当然我们也不能否认在某些情况下妥协和退让可能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比如削弱士气、助长敌人的气焰等等但这并不能完全否定一个人所做出的选择和努力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处境和考量我们不能用单一的标准来衡量所有人的行为和选择而应该更多地理解和包容不同的声音和观点这样才能更全面地认识历史人物和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
声明:本站内容为网友分享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Admin@0qua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