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书信的九种称谓:你不知道的“信”花样

古代人写信,可不是随便拿张纸就写的。他们讲究得很,连称呼都有九种花样。你以为“书信”就是“书信”?那你就太天真了!古代人可是把“信”玩出了花,什么“尺牍”、“笺”、“札”、“简”……听起来像是古代文具店的商品目录。不过,这些称谓可不是随便叫的,每个都有它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些古代书信的称谓,看看古人是怎么把一封信写得如此有仪式感的。

古代书信的九种称谓 古代信件的七种叫法

首先,咱们得说说“尺牍”。这名字听起来像是某种古代的测量工具,但实际上,它是古代书信的一种称谓。为什么叫“尺牍”呢?因为古代的书信用的是木板或竹片,长度大约是一尺左右,所以叫“尺牍”。想象一下,古人拿着这么一块木板写信,是不是有点像现代人拿着iPad发邮件?不过,古人可没有iPad,他们只能用刀子在木板上刻字。这可比我们现代人用键盘打字费劲多了!

接下来是“笺”。这个字听起来有点文艺范儿,像是某种精致的纸张。没错,“笺”就是一种小型的书信用纸。古人写信时,常常会用这种小巧玲珑的纸张来表达自己的心意。想象一下,你收到一封用精致小纸片写的信,是不是感觉特别有情调?不过,别以为用“笺”写信就一定高大上,有时候也可能是为了省纸——毕竟古代纸张可是奢侈品!

从“札”到“简”:古人的书信进化史

再来说说“札”和“简”。这两个词听起来有点像古代的武器名称(比如剑和刀),但实际上它们都是书信的称谓。先说“札”吧。这个字的意思是木片或竹片上写的文字记录。古人在木片或竹片上写字时,往往会把它们串起来保存或传递信息——就像我们现在把文件夹里的文件整理好一样。不过古人没有文件夹啊!他们只能用绳子把木片串起来挂在墙上……想想都觉得有点搞笑!

至于“简”嘛……这个词就更直接了——就是竹子做的书写材料呗!古时候没有纸张(或者说纸张很贵)所以大家就用竹子来写字——这可真是环保又经济啊!不过问题来了:竹子那么硬怎么写字呢?答案是:用刀刻或者用毛笔蘸墨水写……总之比我们现在用圆珠笔写字费劲多了!而且写错了还不能擦掉(因为竹子表面不平整)只能重新刻一块新的……真是心疼那些浪费掉的竹子啊!

除了上面提到的几种称谓外还有几种比较少见的比如“帖”、“函”、和 ‘檄’等等……这些词虽然不常见但也都各有特色哦!比如‘帖’就是一种短小的文书类似于我们现在的小便条;而‘函’则是指装东西用的盒子或者套子(比如我们现在说的‘公函’);至于‘檄’嘛……这个词就比较严肃了通常是指官方发布的命令或者公告类似于现在的红头文件啦!不过话说回来不管是哪种称谓都体现了古人对书信文化的重视和讲究啊!

古人的书信礼仪:一封信也能玩出花

最后咱们再来聊聊古人的书信礼仪吧!你以为写封信就是把想说的话写下来就行了?那你就太小看古人了!他们可是把写信当成一门艺术来对待的哦!首先在称呼上就有很多讲究:比如给长辈写信用什么称呼给平辈用什么称呼给晚辈又用什么称呼……这些都是有规矩的不能乱来哦!而且不光是称呼就连落款也有讲究:什么时候该署名什么时候不该署名署名时该用什么字体等等都是学问啊!

除了称呼和落款外内容上也有很多讲究:比如开头要说什么结尾要说什么中间该怎么表达自己的意思等等……总之就是要把一封信写得既得体又有文采让人看了觉得舒服才行啊!而且别忘了还有格式问题呢:比如每段话之间要不要空行每句话后面要不要加标点符号等等……这些都是需要注意的地方哦!总之就是要把一封信当成一件艺术品来对待才能体现出你的诚意和水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