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被贬谪的诗人 被贬谪的诗人及作品
初唐的“流放诗人”们
唐朝,这个诗的黄金时代,可不只是有李白、杜甫这些大名鼎鼎的诗人。在初唐时期,有一群诗人因为各种原因被贬谪到边远地区,他们的生活可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浪漫。比如王勃,这位写出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天才少年,因为得罪了权贵,被贬到交趾(今天的越南)。你想想,一个北方的才子跑到南方的热带雨林里,那感觉就像是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冰淇淋突然被扔进了火炉。不过,王勃倒是很会自我安慰,他在《滕王阁序》里写下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样的名句,仿佛在告诉自己:虽然我被贬了,但我还是能写出这么美的句子!
还有杨炯,这位“初唐四杰”之一也被贬到了边疆。杨炯可不是那种喜欢吃苦的人,他在《从军行》里写下了“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豪言壮语。看来他是想通过这种方式来激励自己:既然不能在朝廷里当官,那就去边疆当个百夫长吧!不过话说回来,杨炯要是真当了百夫长,估计他那些诗友们会笑掉大牙:“哎呀,杨炯居然去当兵了!”
盛唐的“流浪诗人”们
到了盛唐时期,诗人们的生活似乎更加丰富多彩了。李白虽然没被贬谪过(至少历史上没明确记载),但他那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简直就是在说:我李白就是个流浪汉!不过李白的流浪可不是因为被贬谪,而是因为他太爱自由了。他喜欢到处游山玩水、喝酒作诗、结交朋友。要是放在今天,李白估计就是个背包客兼网红诗人。
杜甫就不同了。杜甫可是真的被贬谪过好几次。他那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就是在讽刺当时的社会不公。结果呢?他被贬到了夔州(今天的重庆奉节)。夔州那地方可不是什么好地方啊!夏天热得像蒸笼一样不说吧;冬天又冷得像冰窖一样;而且交通还不方便;简直就是个天然的监狱!不过杜甫倒是挺乐观的;他在《登高》里写下了“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样的名句;仿佛在告诉自己:虽然我被贬了;但我还是能写出这么有气势的句子!
晚唐的“隐居诗人”们
到了晚唐时期;诗人们的生活似乎更加艰难了。这个时候唐朝已经走下坡路了;朝廷腐败不堪;战乱不断;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所以很多诗人选择了隐居山林或者寺庙里过日子——与其在朝廷里受气还不如找个清净的地方写写诗呢!比如韦应物就是这样一个人物——他本来是个官员后来因为看不惯朝廷腐败就辞职不干了跑到苏州当了个隐士——每天种花养鸟、读书写字、喝酒吟诗……日子过得倒也逍遥自在!不过韦应物也不是完全与世隔绝——他还经常和朋友们聚会聊天——所以他的诗歌里既有山水田园之美也有对现实社会的关注和思考……真是个有趣的人啊!
声明:本站内容为网友分享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Admin@0qua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