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新变法:一场“赶时髦”的改革

维新变法,听起来像是一场时尚秀,但实际上,它是中国历史上一次试图“赶时髦”的改革。1898年,光绪皇帝和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搞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变法运动,想要把中国从封建老古董变成现代化的新潮国家。他们的想法很简单:既然西方列强那么厉害,那我们就学他们呗!于是,他们开始搞新政,比如废科举、兴学校、办报纸、练新军,甚至还想搞议会制度。

维新变法和清末新政的异同

不过,这场“时尚秀”很快就变成了“车祸现场”。保守派的大佬们一看,这还得了?我们祖宗传下来的规矩怎么能改?于是,慈禧太后一声令下,维新变法就被掐死在摇篮里了。光绪皇帝被软禁,康有为、梁启超逃亡海外,整个改革运动只持续了103天就草草收场。看来,赶时髦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啊!

清末新政:一场“被迫营业”的改革

如果说维新变法是主动“赶时髦”,那么清末新政就是一场“被迫营业”的改革。1901年,慈禧太后在八国联军的炮火下狼狈逃回北京后,终于意识到再不改革就要完蛋了。于是,她宣布要搞新政,试图挽回大清的颓势。这次的新政内容和维新变法差不多:废科举、兴学校、练新军、办工厂、修铁路……总之就是要把中国从封建老古董变成现代化的新潮国家。

不过,这次的新政可没有维新变法那么激进。慈禧太后虽然嘴上说要改革,但心里还是舍不得那些祖宗传下来的规矩。所以,新政虽然搞得轰轰烈烈,但实际上很多政策都是雷声大雨点小。比如废科举这件事吧,虽然名义上是废了,但实际上还是有很多地方在偷偷摸摸地考八股文。再比如练新军这件事吧,虽然军队是练了,但指挥权还是在那些老将手里。总之就是一句话:被迫营业也得有个限度啊!

异同对比:一场“时尚秀”和一场“被迫营业”的区别

要说维新变法和清末新政有什么相同点嘛……还真不少!首先呢都是想把中国从封建老古董变成现代化的新潮国家;其次呢都是想通过改革来挽救大清的命运;最后呢都是以失败告终(虽然失败的原因不太一样)……不过呢要说不同点嘛……那就更多啦!首先呢维新变法是主动出击想要赶时髦;而清末新政则是被动应战被迫营业;其次呢维新变法的领导人比较激进想要一步到位;而清末新政的领导人则比较保守想要慢慢来;最后呢(也是最重要的)维新变法的领导人被抓的被抓逃亡的逃亡;而清末新政的领导人则继续稳坐钓鱼台直到大清灭亡……总之就是一句话:同样是改革命运却大不相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