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臣拜见皇上的动作 清朝大臣叩见皇上动作
大臣的“开场秀”
大臣拜见皇上,那可不是随随便便走进去就能完事的。首先,你得有个“开场秀”,这可是门艺术。想象一下,一个大臣穿着华丽的官服,迈着小碎步,手里捧着奏折,脸上挂着一副“我很有用”的表情,走进金碧辉煌的宫殿。这时候,他得先跪下——没错,是跪下!膝盖一弯,整个人就像个被风吹倒的稻草人一样趴在地上。然后呢?还得磕头!脑袋像捣蒜一样在地上“咚咚咚”地敲几下。这可不是简单的磕头,这是在向皇上表达“我尊敬您到骨子里了”的意思。
有时候,皇上心情好,可能会说:“爱卿平身。”这时候大臣才能慢慢爬起来,站直身子。要是皇上心情不好呢?那就得继续跪着,直到皇上觉得你够诚恳为止。所以啊,大臣们平时可没少练这个动作,毕竟这可是关系到自己脑袋能不能保住的大事!
奏折的“舞蹈”
磕完头之后,大臣们还得把手里的奏折递上去。这可不是随便一扔就完事的活儿。奏折得小心翼翼地捧在手里,像捧着个宝贝似的。然后呢?还得来个“舞蹈”——对,就是那种看起来很优雅但实际上很累人的动作。大臣们得把奏折举过头顶,身子微微前倾,像是在给皇上献上一份珍贵的礼物。
这时候的场景特别有意思:皇上坐在高高的龙椅上,大臣们则像一群小蚂蚁一样围在下面。皇上要是心情好呢?可能会伸手接过奏折;要是心情不好呢?可能连看都不看一眼。所以啊,大臣们递奏折的时候可得小心谨慎,千万别让皇上看出来你有半点不敬的意思。不然的话……嘿嘿,后果自负!
退场的“艺术”
最后一步就是退场了——这可是整个拜见过程中最考验演技的部分。大臣们不能转身就走——那多没礼貌啊!得先倒退着走几步(没错!倒退!)然后再转身离开——这叫“退避三舍”嘛!在这个过程中呢?还得时刻注意自己的表情和动作——不能笑、不能皱眉、不能东张西望……总之就是得保持一副严肃认真的样子才行!
有时候呢?还会遇到一些突发状况——比如突然刮来一阵风把帽子吹掉了、或者不小心踩到自己的袍子差点摔倒……这些可都是考验一个合格大臣应变能力的好机会啊!当然了……如果真的出了什么岔子的话……那就只能祈祷皇上看在你这么辛苦的份上不跟你计较啦!不过话说回来……这种时候也挺刺激的不是吗?至少比整天坐在家里喝茶聊天有意思多了吧?哈哈哈……(以上纯属虚构请勿当真)
声明:本站内容为网友分享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Admin@0qua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