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军权掌握在谁手里
皇帝的“玩具箱”
清朝的军权,就像皇帝的“玩具箱”,里面装满了各种“玩具”——军队。这些“玩具”可不是随便玩的,它们是皇帝的“私人收藏”,只有皇帝才有权决定怎么玩、什么时候玩。清朝的皇帝们,尤其是那些有野心的,总是喜欢把军权牢牢抓在手里,生怕别人抢走他们的“玩具”。
清朝的军队主要分为八旗军和绿营军。八旗军是清朝的“老牌玩具”,由满洲贵族掌控,战斗力强,但数量有限。绿营军则是后来加入的“新玩具”,由汉人组成,数量多但战斗力稍逊。皇帝们通常会把这两个“玩具”搭配着用,既能保证战斗力,又能平衡各方势力。
权臣的“小动作”
虽然军权名义上掌握在皇帝手里,但实际情况却复杂得多。清朝历史上,有不少权臣通过各种“小动作”来影响甚至控制军权。比如鳌拜、年羹尧这些大人物,他们不仅在朝堂上呼风唤雨,还通过控制军队来巩固自己的地位。
鳌拜是康熙年间的权臣,他通过控制八旗军中的镶黄旗和正黄旗,几乎成了实际上的军事统帅。年羹尧则是雍正年间的大将,他手握重兵,威风凛凛,连皇帝都得给他几分面子。这些权臣的“小动作”虽然让皇帝们头疼不已,但也从侧面反映了清朝军权的复杂性。
太平天国的“搅局者”
到了清朝中后期,军权的格局又发生了变化。太平天国的起义就像一个“搅局者”,打破了原有的军事平衡。为了镇压太平天国,清朝不得不允许地方势力组建团练武装——也就是后来的湘军、淮军等地方军队。这些地方军队虽然名义上还是朝廷的军队,但实际上已经成了地方豪强的私人武装。
曾国藩、李鸿章这些地方大员通过控制湘军、淮军等地方军队,不仅在镇压太平天国的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还在后来的政治斗争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他们的崛起让清朝的军权更加分散化、复杂化——皇帝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轻松地掌控全局了。
声明:本站内容为网友分享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Admin@0qua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