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尔巴哈的“物质”世界

费尔巴哈,这位德国哲学家,在他还是个唯物主义者的时候,简直是个“物质”狂热分子。他眼中的世界,就像一个大超市,所有的东西都是实实在在的、摸得着的。你可以说他是个“物质控”,因为他坚信一切都可以用物质来解释。比如,爱情?那不过是荷尔蒙的作用罢了!宗教?那只是人们对现实的逃避!总之,在他眼里,没有什么是物质解释不了的。

当费尔巴哈是一个唯物主义者的时候

想象一下,费尔巴哈走在街上,看到一朵花。他不会像诗人那样感叹“啊,多么美丽的花朵”,而是会蹲下来仔细研究:“这花的细胞结构是什么样的?它的光合作用是怎么进行的?”然后他会掏出笔记本,开始写写画画。对他来说,花的美感不过是光线的折射和色彩的搭配而已。这种“物质至上”的态度,让他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科学怪人”。

费尔巴哈的“现实”生活

不过,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他的生活也充满了“现实主义”色彩。比如,他从来不会为了追求所谓的精神满足而浪费时间。对他来说,吃饭就是吃饭,睡觉就是睡觉,绝不会因为什么“心灵的宁静”而改变作息。你可以说他是个“实用主义者”——只要能吃饱穿暖,其他都是浮云。

有一次,费尔巴哈的朋友邀请他去参加一个哲学沙龙。沙龙上大家都在讨论什么“灵魂的升华”和“精神的自由”。费尔巴哈坐在那里听了一会儿,终于忍不住开口了:“你们说的这些太虚无缥缈了!我们还是来讨论一下怎么提高生产力吧!”结果可想而知,他被大家当成了一个不解风情的“物质狂魔”。但费尔巴哈并不在意——对他来说,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才是好哲学!

费尔巴哈的“幽默感”

虽然费尔巴哈是个严肃的唯物主义者,但他也有自己的幽默感——只不过这种幽默感也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上的。比如有一次他在课堂上讲到宗教的起源时说:“人们之所以相信上帝的存在是因为他们害怕雷电!你看那些原始人看到闪电劈下来的时候吓得跪地求饶的样子就知道了!这不是很可笑吗?”学生们听完都笑得前仰后合——当然不是因为觉得雷电好笑而是因为费尔巴哈那种一本正经地讲笑话的样子实在太逗了!

还有一次他在街上遇到一个乞丐向他乞讨说:"先生行行好吧给我点钱吧我快饿死了!"费尔巴哈看了看乞丐然后从口袋里掏出一个面包递给他:"给你这个更实在!"乞丐愣了一下接过面包咬了一口然后笑了——虽然没要到钱但至少解决了温饱问题嘛!这就是费尔巴哈式的幽默——用最实际的方式解决问题同时还不忘调侃一下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