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的才华与野心

司马迁在《史记》中对李斯的评价可谓是一针见血。他首先提到李斯年轻时在荀子门下学习,展现了非凡的才华。荀子是谁?那可是战国时期的大咖,能被他看中的学生,自然不是一般人。李斯不仅学得快,还特别有野心,一心想着要出人头地。司马迁说,李斯“志在四方”,这可不是一般的志向,简直就是要把天下都装进自己的口袋里。

司马迁是怎样评价李斯的

权谋与背叛

李斯后来投奔了秦国,成了秦始皇的得力助手。司马迁在《史记》中详细描述了李斯如何在秦国一步步爬上权力的高峰。他不仅帮助秦始皇统一六国,还制定了一系列法律制度,可以说是功不可没。但司马迁也没忘了提一提李斯的阴暗面——他的权谋和背叛。比如,他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不惜陷害同僚韩非子;为了迎合秦始皇的暴政,他还提出了焚书坑儒的建议。这些行为让司马迁对李斯的评价大打折扣。

悲剧的结局

最后,司马迁在《史记》中还记录了李斯的悲剧结局。秦始皇死后,李斯和赵高合谋篡改遗诏,立胡亥为帝。结果呢?胡亥是个昏君,秦朝很快就灭亡了。而李斯自己也没好下场,被赵高陷害入狱,最后被腰斩于市。司马迁在书中写道:“斯之死也,非其罪也。”意思是说,李斯虽然做了很多坏事,但他的死并不是因为他真的有罪——而是因为政治斗争的结果。这让人们对李斯的命运感到唏嘘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