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军队的“编制”就像是一锅乱炖

说到中国古代的军事制度,那可真是一锅乱炖,各种食材都有。最早的时候,军队基本上就是一群农民拿起锄头、镰刀就上了战场,连个正经的“编制”都没有。后来,随着战争越来越复杂,军队也开始有点儿“组织”了。比如春秋战国时期,军队开始有了“军、师、旅、卒、伍”这样的编制,听起来挺高大上的,其实就是把一群人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不同的任务。

中国古代军事制度 古代军事制度一览表

不过,这编制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候皇帝心情好,觉得军队人数少了点儿,就随便加几个“伍”进去;有时候打仗输了,觉得编制太复杂了,就干脆减掉几个“旅”。总之,古代军队的编制就像是个大杂烩,随时都在变来变去。

指挥官的“头衔”比天上的星星还多

在古代军队里,指挥官的头衔那可是五花八门,比天上的星星还多。比如春秋时期的“将军”、“司马”、“司徒”等等,听起来都挺威风的。不过这些头衔可不是随便给的,得看你在战场上表现如何。要是你打仗厉害,说不定就能混个“将军”当当;要是你只会吹牛不打仗,那就只能当个“小兵”了。

到了秦汉时期,指挥官的头衔更是多得让人眼花缭乱。什么“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等等,每个头衔都有不同的职责和权力。不过说白了,这些头衔就是为了让指挥官们互相制衡、互相监督的。毕竟皇帝也不傻,不会让一个人掌握太大的权力。所以啊,古代军队的指挥官们每天都在忙着争权夺利、勾心斗角呢!

士兵们的“待遇”比乞丐还惨

别看古代军队里指挥官们的头衔那么高大上、权力那么大;士兵们的待遇可就差远了!他们每天吃的都是些粗粮糙米、穿的也都是破衣烂衫;有时候连武器都得自己准备!要是打仗打赢了还好说;还能分点儿战利品啥的;要是打输了那就更惨了——轻则挨顿打骂重则丢了小命!

而且啊在古代当兵可不是什么光荣的事情——大部分士兵都是被抓壮丁抓来的或者是犯了罪被罚去当兵的——所以他们心里根本就不愿意打仗!再加上平时训练又苦又累还没有什么好处——所以很多士兵都是能躲就躲能逃就逃——根本就没有什么战斗力可言!你说这待遇能好到哪儿去?简直就是比乞丐还惨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