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说的午时三刻是现在的几点
古代的“午时三刻”是个啥玩意儿?
你知道吗,古代人说的“午时三刻”可不是什么神秘的咒语,也不是什么古老的仪式。这玩意儿其实就是个时间点,只不过那时候没有手机、没有手表,连个闹钟都没有,所以他们得用这种方式来告诉别人:“嘿,哥们儿,现在几点了?”答案就是:“午时三刻!”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在玩猜谜游戏?
其实,古代的时间划分可比我们现在复杂多了。他们把一天分成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又分成八刻。所以,“午时三刻”就是中午那个时辰的第三个刻钟。想象一下,如果你是个古代人,每天都在数刻钟过日子,是不是觉得生活都变得有趣多了?
从“午时三刻”到现在的几点?
好了,现在我们知道了“午时三刻”是什么意思了。但问题是,这玩意儿到底对应我们现在几点呢?别急,我们来算一算。首先,古代的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所以,午时就是中午12点到下午2点之间。然后呢,一个时辰有八刻钟,每一刻钟大约是15分钟。所以,午时的第三个刻钟就是12点45分左右。
是不是觉得有点晕?没关系,我来给你打个比方。想象一下你在一个大餐厅里吃饭,餐厅里有个巨大的钟表。你坐在12点的位置上吃着饭,突然服务员过来告诉你:“先生/女士,现在是‘午时三刻’了!”你抬头一看钟表——哦!原来是12点45分啊!这下明白了吧?
为什么古人要用这种方式来计时?
你可能要问了:为什么古人不直接说几点几分呢?干嘛非得搞个“午时三刻”这么复杂的东西?其实啊,这背后有个很简单的道理:那时候他们没有我们现在这么精确的计时工具啊!你想想看,那时候连个手表都没有(别说手机了),他们怎么知道现在是几点几分呢?所以啊,他们只能用这种方式来大概估算时间。
再说了,古人生活节奏也没我们现在这么快嘛!他们不用赶地铁、不用赶会议、不用赶deadline(当然也没有deadline这种东西)。所以啊,他们对时间的精确度要求也没那么高。对他们来说啊——“差不多就行了!”这不就是我们常说的“佛系生活”吗?只不过人家古人才是真正的佛系呢!
声明:本站内容为网友分享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Admin@0qua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