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括是谁?他做了啥?

赵括,这个名字在历史上可能不太响亮,但提到“纸上谈兵”,大家肯定都知道。没错,他就是那个在长平之战中被白起打得落花流水的赵国将领。按理说,这么个“失败者”应该没人愿意为他翻案才对,但偏偏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为他说好话了。这是为啥呢?难道是因为大家都喜欢“逆风翻盘”的剧本?还是因为赵括其实是个被历史误解的“背锅侠”?

为什么很多人为赵括翻案

赵括真的是“纸上谈兵”吗?

先说说“纸上谈兵”这个词吧。大家一提到赵括,就会想到这个词,好像他就是一个只会空谈、毫无实战经验的将领。但实际上,赵括可不是什么“键盘侠”。他出身将门世家,父亲是赵国的名将赵奢,从小耳濡目染,军事理论肯定没少学。而且,他在长平之战前也并不是没有带过兵。问题是,长平之战是啥情况?那可是战国时期规模最大的战役之一!几十万人的大混战,别说赵括了,就算是诸葛亮来了也得掂量掂量自己能不能扛得住。所以,与其说赵括是“纸上谈兵”,不如说他是在面对一个几乎不可能赢的局面时做出了自己的选择。毕竟,谁能保证自己在那种情况下能比他做得更好呢?

历史上的“背锅侠”们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下历史上那些著名的“背锅侠”们。比如岳飞、李自成、张学良等等,他们都有过辉煌的战绩和伟大的理想,但最终却因为各种原因成为了历史的替罪羊。赵括也是其中之一。长平之战后,赵国元气大伤,最终被秦国灭掉。而作为这场战役的主帅之一(虽然是被临时推上去的),赵括自然成了众矢之的。再加上后来的人为了强调实战经验的重要性(比如白起那种从基层一路打上来的将领),就把“纸上谈兵”这个标签贴在了他身上。但实际上呢?赵括可能只是个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被推上历史舞台的普通人罢了。谁能保证自己在那种情况下不会犯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