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农业的黄金时代

唐代,这个被后人称为“盛世”的朝代,农业可是它的“心头好”。你瞧,那时候的皇帝们,从李世民到李隆基,个个都是农业的“铁粉”。他们不仅自己亲自下地种田,还经常在皇宫里搞些农业展览,展示最新的农具和种植技术。你说这不是“重农”是什么?

唐代重农抑商吗 重农抑商松动是哪个朝代

更有趣的是,唐代还设立了专门的“劝农使”,这职位可不是摆设,而是实实在在去田间地头指导农民种地的。想象一下,一个穿着官服的大老爷们儿,蹲在田埂上跟农民讨论怎么种庄稼,画面是不是有点滑稽?但这正是唐代对农业重视的真实写照。

商业:被冷落的“二等公民”

与农业相比,唐代的商业就显得有点“冷清”了。虽然那时候也有丝绸之路这样的国际贸易通道,但商人的地位可不高。你想想,一个商人再有钱,也比不上一个种地的农民有面子。唐代的法律明确规定,商人不能穿丝绸衣服,不能骑马,甚至连他们的子女都不能参加科举考试。这不是明摆着歧视吗?

更搞笑的是,唐代还有个“市籍制”,简单来说就是商人必须登记在册,就像现在的户口本一样。但这个户口本可不是什么好东西,它意味着商人的身份是固定的,世世代代都得经商。你说这跟现在的“铁饭碗”有啥区别?只不过是个“铁锅碗”罢了。

重农抑商的背后:权力的游戏

那么问题来了,唐代为啥这么重农抑商呢?其实背后还是权力在作祟。农业是国家的基础嘛,粮食产量高了,国家才能稳定;而商业呢?虽然能带来财富,但也容易滋生腐败和不安定因素。所以皇帝们宁愿让老百姓安安稳稳种地,也不愿意让他们四处跑生意。

再说了,农业还能提供大量的兵源和税收呢!你想啊,一个农民种地种得好好的突然跑去经商了那国家的兵源和税收怎么办?所以重农抑商其实也是为了维护国家的稳定和统治者的利益嘛!不过话说回来这种政策也确实限制了商业的发展让唐代的商业始终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有点可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