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三顾茅庐”:诚意满满,还是有点小聪明?

说到刘备对诸葛亮的态度,那可真是让人忍俊不禁。首先,咱们得聊聊那个著名的“三顾茅庐”。刘备这哥们儿,为了请诸葛亮出山,居然三次跑到人家家里去。第一次去,诸葛亮在睡觉;第二次去,诸葛亮还在睡觉;第三次去,诸葛亮终于醒了。你说这刘备是不是有点“死缠烂打”的意思?不过话说回来,这招还真管用,诸葛亮被他的诚意打动了。但是呢,咱们也不能排除刘备有点小聪明的成分在里面。你想啊,三次跑去请人,这事儿传出去多有面子啊!不仅显得自己礼贤下士,还能让诸葛亮觉得“哎呀,这人真是有心”。所以啊,刘备这招“三顾茅庐”可谓是诚意和智慧并存。

刘备对诸葛亮怀着什么的态度

刘备的“托孤之言”:深情厚谊,还是未雨绸缪?

接下来咱们聊聊刘备的“托孤之言”。话说刘备临终前,把儿子刘禅托付给了诸葛亮,还说了那句经典的话:“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这话听着多感人啊!简直是把诸葛亮当成了亲兄弟一样信任。但是呢,咱们也不能忽略这里面的小心思。你想啊,刘备这么一说,诸葛亮能不感动吗?能不好好辅佐刘禅吗?再说了,这话里头还有一层意思:你要是觉得我儿子不行,你自己来当皇帝也行。这不是给诸葛亮戴了个高帽子嘛!所以啊,刘备这番话既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深情厚谊,又未雨绸缪地确保了蜀汉的未来。真是一箭双雕!

刘备的“用人之道”:信任有加,还是留了一手?

最后咱们来聊聊刘备的“用人之道”。大家都知道,刘备对诸葛亮的信任那是没得说。从赤壁之战到蜀汉建立,再到后来的北伐中原,诸葛亮几乎成了刘备的左膀右臂。但是呢,咱们也不能忽略这里面的小细节。你想啊,虽然刘备对诸葛亮信任有加,但他也没把所有的事情都交给诸葛亮一个人处理。比如关羽、张飞这些老兄弟们还在身边呢!再比如法正、庞统这些谋士也各有分工。这说明什么?说明刘备虽然重用诸葛亮,但也没忘了留一手啊!毕竟在那个年代,权力斗争可是很激烈的。所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