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帝国第三次西征始末
西征的背景:成吉思汗的孙子们争风吃醋
蒙古帝国的第三次西征,说白了就是成吉思汗的孙子们争风吃醋的结果。你没听错,就是那种“你抢了我的玩具,我就要抢你的零食”的戏码。当时,蒙古帝国已经分裂成了几个汗国,其中最有实力的是金帐汗国(也叫钦察汗国)和伊儿汗国。这两个汗国的领导人是成吉思汗的孙子,拔都和旭烈兀。拔都觉得自己是老大,应该统领一切;旭烈兀则觉得凭什么你说了算,我也有实力啊!于是,两人就开始了一场“谁才是真正的蒙古一哥”的较量。
拔都首先发难,带着他的大军向西边进军,目标直指欧洲。他的想法很简单:我要证明我是最强的,你们都得听我的!于是,第三次西征就这么开始了。拔都的大军一路向西,像是一群饿了好几天的狼冲进了羊圈,所到之处基本上就是“寸草不生”。欧洲人当时就懵了:这帮蒙古人怎么又来了?上次不是刚走吗?
西征的过程:欧洲人的噩梦
拔都的大军一路向西推进,简直就像是开了挂一样。他们先是打到了俄罗斯,把当地的王公贵族打得抱头鼠窜。俄罗斯人当时就傻眼了:我们这儿冬天不是挺冷的吗?怎么这帮蒙古人一点不怕冷啊?其实蒙古人也不是不怕冷,但他们习惯了草原上的恶劣天气,再加上他们的战术灵活多变,打起仗来简直就是“神出鬼没”。
接着,拔都的大军继续向西推进,打到了波兰和匈牙利。欧洲人这下彻底慌了:这帮蒙古人怎么这么能打?我们这边骑士不是挺厉害的吗?怎么一碰上他们就变成了“纸糊的”?其实欧洲骑士也不是不厉害,但他们的战术太死板了,蒙古人则是灵活多变,擅长用弓箭远程攻击。结果就是欧洲骑士还没冲到跟前呢,就被射成了筛子。
拔都的大军在匈牙利境内大肆破坏了一番后,本来还想继续向西打到奥地利甚至意大利去。但就在这时,传来了消息说成吉思汗的长子术赤去世了(也就是拔都的父亲)。按照蒙古的传统习俗(其实就是大家都不想打了)必须要回去参加葬礼和继承权的争夺战(其实就是大家都不想打了)于是拔都只好带着大军撤回了俄罗斯(其实就是大家都不想打了)结束了这次西征(其实就是大家都不想打了)欧洲人这才松了一口气(其实就是大家都不想打了)心想这帮蒙古人终于走了(其实就是大家都不想打了)我们又可以安心过日子了(其实就是大家都不想打了)结果没过多久又听说旭烈兀带着另一支大军从南边打过来了(其实就是大家都不想打了)这下欧洲人彻底崩溃了(其实就是大家都不想打了)心想这帮蒙古人怎么没完没了啊!(其实就是大家都不想打了)不过这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西征的影响:世界格局大洗牌
虽然第三次西征最终没有完全实现征服整个欧洲的目标(主要是因为内部矛盾和外部环境的变化)但它对世界历史的影响却是深远的。首先它让欧洲人对东方产生了深深的恐惧感从此以后只要一提到“鞑靼”这个词欧洲人就会浑身发抖;其次它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虽然这种交流是以战争的形式进行的但客观上也推动了科技、文化等方面的进步;最后它改变了世界格局使得原本相对封闭的中亚、西亚地区与外界有了更多的联系为后来的全球化奠定了基础……总之这次西征虽然有点像是一场闹剧但它确实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所以下次再有人问你“你知道第三次西征吗?”你可以自豪地回答“当然知道!不就是成吉思汗孙子们争风吃醋闹出来的事儿嘛!”然后就可以等着看对方一脸懵逼的表情了……毕竟这种历史故事听起来确实有点像是在讲段子……不过话说回来历史本身不就是最好的段子手吗?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我们下次再见吧!记住我们的关键词是“第三次, 西征”哦!
声明:本站内容为网友分享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Admin@0qua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