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的十全县:一个皇帝的“小目标”

乾隆皇帝,这位清朝的“网红”皇帝,不仅喜欢写诗、画画,还特别喜欢到处巡游。他的巡游可不是简单的旅游,而是带着一大群官员、侍卫,浩浩荡荡地走遍大江南北。有一次,他来到了一个叫“十全县”的地方。这个地名听起来有点土气,但乾隆却觉得特别亲切,可能是因为他觉得自己是个“十全老人”吧。于是,他决定在这里留下点什么。

乾隆的十全县 乾隆皇帝的十全武功

乾隆在十全县的第一件事就是修建了一座宏伟的行宫。这行宫可不是一般的豪华,简直就像是一个小型的紫禁城。乾隆在里面住了几天,感觉特别舒服,仿佛回到了自己的老家。他还特意让人在行宫门口刻了一块石碑,上面写着“乾隆行宫”四个大字。这块石碑现在还在呢,成了十全县的一大景点。

十全县的美食:皇帝也爱“接地气”

乾隆在十全县不仅享受了豪华的行宫生活,还品尝了当地的美食。你可能以为皇帝吃的东西都是山珍海味、龙肝凤髓吧?其实不然,乾隆在十全县吃的东西可都是“接地气”的。比如当地的特色小吃——豆腐脑。这豆腐脑可不是一般的豆腐脑,是用当地特产的黄豆做的,口感滑嫩,味道鲜美。乾隆吃了之后赞不绝口,还特意让御厨学习了这道菜的做法,带回宫里去。

除了豆腐脑,乾隆还爱上了当地的另一种小吃——煎饼果子。这煎饼果子可不是现在的那种加了很多配料的煎饼果子,而是用简单的面粉和鸡蛋做的,外酥里嫩,香气扑鼻。乾隆吃了之后觉得特别过瘾,还特意让当地的官员给他多准备了几份带在路上吃。可以说,乾隆在十全县的美食之旅让他彻底放下了皇帝的架子,变成了一个“吃货”。

十全县的文化:皇帝的“文艺范儿”

乾隆不仅是个“吃货”,还是个文艺青年。他在十全县不仅吃喝玩乐,还特别关注当地的文化建设。他发现这里虽然是个小县城,但文化氛围却非常浓厚。于是,他决定在这里建一座书院——这就是后来的“十全书院”。这座书院不仅是当地学子读书的地方,还是乾隆与文人墨客交流的平台。

在书院建成的那天,乾隆亲自题写了匾额——“十全书院”四个大字苍劲有力、气势磅礴。他还特意邀请了一些著名的文人墨客来书院讲学、交流学问。这些文人墨客有的是来自京城的大学士、有的是当地的才子佳人、还有的是从外地赶来的文化名流……一时间、书院里热闹非凡、书声琅琅……可以说、乾隆在十全县的文化建设上下了不少功夫……让这个小县城一下子变得文气十足……成了远近闻名的文化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