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古代的科举考试,那可不是闹着玩的。想象一下,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读书人挤在一个小小的考场里,每个人都想通过这场考试改变命运。这就像现代的高考,只不过难度系数翻了好几倍。考场里,每个人都是竞争对手,没有朋友,只有敌人。你要是稍微一不留神,就可能被别人踩在脚下。所以,古代的读书人为了这场考试,可以说是拼了老命。

古代的科举考试到底多难

十年寒窗无人问

科举考试的准备过程也是相当折磨人的。首先,你得有足够的钱买书和纸笔。那时候的书可不是现在的电子书,随便下载就行。书都是手抄的,贵得要命。其次,你还得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书。古代没有电视、没有手机、没有游戏机,唯一的娱乐就是读书。所以,那些准备参加科举考试的人,基本上都是“宅男”或者“宅女”。他们每天的生活就是吃饭、睡觉、读书、再吃饭、再睡觉、再读书……循环往复。这种生活持续个十年八年都不算稀奇。所以有人说:“十年寒窗无人问”,这话一点不假。

考官的心思你别猜

科举考试最难的地方还在于考官的心思你别猜。古代的考官可不是现在的老师那么好说话。他们出的题目有时候简直是天马行空、匪夷所思。比如有的题目会让你写一篇关于“如何治理国家”的文章;有的题目会让你写一首诗来赞美某个皇帝;还有的题目会让你写一篇关于“如何种地”的文章……总之就是五花八门、千奇百怪。而且这些题目还不能随便写写就行;你必须得写出深度、写出水平、写出内涵来才行;否则就算你写了也是白写;考官根本不会看一眼就直接把你pass掉;连个安慰奖都没有!所以那些参加科举考试的人不仅要会读书写字;还得会揣摩人心才行!否则就算你再怎么努力也是白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