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到底是哪本书的?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这句话,听起来就像是一位美食家在厨房里挥舞着锅铲,嘴里念叨着对食物的极致追求。但你知道吗?这句话可不是出自某本美食杂志或者烹饪大全,而是来自一本你可能意想不到的古书——《论语》。没错,就是那本孔老夫子和他的弟子们聊天记录的合集。你可能会想,孔子不是整天讲仁义道德吗?怎么还关心起吃的来了?别急,咱们慢慢聊。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出自哪本书

其实,这句话是孔子在《论语·乡党》篇里说的。原文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翻译成大白话就是:“吃饭的时候,食物越精致越好,肉切得越细越好。”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现代人追求的高端餐饮体验?孔子虽然是个思想家,但他也是个有血有肉的人啊!他对美食的追求一点都不比我们现代人差。不过,孔子说这话可不是单纯为了享受美食,而是有更深层次的含义。

孔子的“吃货哲学”

你可能会觉得奇怪,孔子怎么会这么讲究吃呢?其实,孔子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并不是单纯的吃货宣言,而是他的一种生活态度和哲学思考。孔子认为,饮食不仅仅是填饱肚子那么简单,它还反映了一个人对生活的态度和对细节的关注。你看啊,一个人如果连吃饭都马马虎虎、随便对付,那他在其他事情上能有多认真呢?所以孔子说这话的意思是: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精益求精、追求完美。

当然啦,孔子的这种思想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也是有实际意义的。古代的生产力水平不高,食物相对匮乏,能吃到精致的食物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孔子作为一位贵族出身的思想家,自然对饮食有一定的讲究。而且他还特别强调了“脍不厌细”这一点——肉切得越细越好。这可不是因为孔子爱吃肉丝面啊!在古代中国烹饪技术还不发达的时候(特别是没有绞肉机这种神器)切肉是个技术活儿!能把肉切得又薄又均匀不仅考验刀工还考验耐心和细心!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是一种技能展示和社会地位的体现!

从古至今的美食哲学

虽然孔子的时代离我们已经很远了(大概两千多年吧)但他的这种“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思想却一直影响着我们中国人对美食的态度直到今天!你看现在那些米其林餐厅里的大厨们哪个不是精益求精地对待每一道菜?从选材到烹饪再到摆盘每一步都力求完美!这其实就是在践行孔子的理念啊!而且不光是高端餐饮普通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也越来越注重饮食质量了!以前可能觉得吃饱就行现在不仅要吃好还要吃得健康吃得精致!这说明什么?说明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精神追求也跟着提升了呗!

当然了除了饮食之外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也被应用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工作学习甚至娱乐休闲等等领域中去了!你看那些成功人士哪个不是对自己要求严格做事一丝不苟的呢?所以说孔子的这句“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不仅仅是一句关于吃的格言更是一种生活哲学一种追求卓越的精神境界啊!不过话说回来虽然我们都在努力践行这种精神但也不能太过分了哈!毕竟人生苦短该享受的时候还是要享受一下滴!比如偶尔吃顿火锅撸个串啥的还是挺爽的对吧?!总之呢我们要学会在追求完美的同时也要懂得适度放松这样才能活得更快乐更自在嘛!最后再提醒大家一句:无论是吃饭还是做事都要记得——食不厌精, 脍不厌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