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征粮的“艺术”

在古代,征粮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儿。首先,你得有个好嗓门,不然怎么喊得动那些躲在田里装作没听见的老百姓?征粮官们通常都是嗓门大、脸皮厚的家伙,他们站在村口,手里拿着账本,嘴里念叨着“今年收成不错啊”,眼睛却盯着老百姓的粮仓。有时候,老百姓为了少交点粮,会想出各种花招。比如,把粮食藏在床底下、埋在院子里,甚至还有人把粮食藏在猪圈里。征粮官们也不傻,他们会挨家挨户地搜查,有时候还会带着狗一起去嗅嗅看有没有藏粮食的地方。

古代征粮 古代10万大军一天要多少粮食

征粮的“潜规则”

当然,征粮也不是光靠嗓门和鼻子就能搞定的。有些聪明的征粮官会玩点“潜规则”。比如,他们会提前给村里的富户打个招呼:“哎呀,今年收成不好啊,你们得多交点儿。”富户们一听就明白了:这是要他们带头多交点儿粮啊!这样一来,其他老百姓也不好意思少交了。还有些征粮官会和村里的长老们搞好关系,毕竟长老们在村里说话有分量。只要长老们点头同意多交点儿粮,其他老百姓也就没话说了。

征粮的“幽默时刻”

征粮的过程中也少不了一些幽默的时刻。有一次,一个征粮官去村里征粮,结果发现一家人的粮食特别少。他问:“你们家的粮食呢?”那家人回答:“都被老鼠吃了!”征粮官一听就笑了:“老鼠能吃这么多?你们家老鼠是不是成精了?”还有一次,一个老百姓为了少交点儿粮,故意把粮食弄得湿漉漉的。结果征粮官一看就说:“这粮食怎么这么湿啊?是不是被雨水淋了?”那老百姓赶紧点头:“是啊是啊!”结果征粮官笑着说:“那正好啊!湿的粮食可以多称点儿重量!”这下子老百姓傻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