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科举的那些事儿

说到考举人,你可能会想到古装剧里那些穿着长袍、戴着方巾的读书人,他们手里拿着书卷,嘴里念念有词,一副“我要考状元”的样子。其实,考举人可不是什么轻松的事儿,那可是古代读书人的“高考”啊!只不过那时候没有选择题、填空题,全是写文章、作诗赋。你要是写得不好,别说举人了,连个秀才都捞不着。

考举人叫什么考试 状元、榜眼、探花、进士、举人、秀才

从秀才到举人,一路打怪升级

在古代,读书人要想成为举人,得先从秀才开始。秀才是最低级的功名,但也不是随便谁都能考上的。你得先通过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的考试,才能拿到秀才的头衔。有了秀才的身份,你才能参加乡试。乡试可不是闹着玩的,那可是全省的大考啊!要是你能在乡试中脱颖而出,恭喜你,你就是举人了!不过别高兴得太早,举人只是个开始,后面还有进士等着你呢!

考举人的那些奇葩事儿

说到考举人,还有一些奇葩事儿不得不提。比如有些考生为了考试顺利,会在考场外烧香拜佛;还有些考生为了防止作弊,会在衣服里缝上小抄;更有甚者会在考场里装病逃考。不过最搞笑的还是那些考场里的“奇葩作文”。比如有人写了一篇《论语》读后感,结果把《论语》当成了《庄子》来写;还有人写了一篇《孟子》读后感,结果把孟子当成了孔子来写。这些奇葩作文虽然让人哭笑不得,但也反映了当时考生们的真实状态——紧张、焦虑、不知所措。